4月份时,学校安排我们在一个APP上选选修课,看到《欧美电影文化》时,我毫不犹豫地就选了。
原以为,一开始就会开始分析各种各样的新鲜影片,我一定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有用的,至少我会觉得又多看了几部电影。
抱着满满的期待,开始了第一章节的学习,好像听不太懂,说了很多次贾樟柯的电影,我一部也没有看过,说到生命经验,还是不懂。
后来他举了一个例子,在贾樟柯的电影中会有同样的静物出现,比如,西红柿罐头就常常出现在他拍的电影画面背景中,这样设置的原因是,观众一看到这个罐头就会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以前北方或是西北地区有这种生活习惯。我没有这样的体验,因为生活的年代,地点不一样,要是小时候家里腌过,长大之后再来看,应该会有很多回忆涌现出来。
电影是碎片的,反映生活的,让看的人有所感觉的。
听这个讲电影课的老师这么一讲,反而觉得很有意思了。对于“生命经验”四个字我的理解是:看别人的经历,想自己的生活。有一句话让我想了很久,那个老师说:不要想着从电影中获得某种道德教育。艺术更多的是呈现生命经验,艺术有说教的功能,但艺术和艺术作品不能说教。看电影,更多的是去理解自己和理解周围这个世界。
好像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我用一种功利性的目的去做一件事情时,往往会觉得很累,也收获不了意外的惊喜。
其实,开始学这个电影课程时,我是想着它没教我什么,就随便刷完课程了解了。后来听着听着发现这个老师讲了好多我不知道的东西,又继续听下去了,看他还能说些什么我不知道的。上这个课程,更多的是换一种视角来理解看电影这件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