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一土,学期末的家长会是这样的……

在一土,学期末的家长会是这样的……

作者: 许00 | 来源:发表于2020-01-20 17:23 被阅读0次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场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一段一段的机械式操练,固然能让孩子们一时间在分数上比个高下,但对启发与养成一生的学习乐趣毫无帮助,只能让大家在害怕输在起跑点的阴影笼罩下,反而看不到学习过程这一片美丽的学问森林。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寒假开始,紧张忙碌的期末测评和家长会终于结束了。作为老师,终于可以松口气享受短暂的假期啦。但是我知道,对于那些拿着成绩单回家的孩子来说,这个假期,注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关于期末测评和家长会,相信每个老师都不陌生。但是具体测评内容和评价方式以及家长会的形式,那就不一而同了。工作这些年,从高中到小学,经历了体制内外,从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到普通民办学校,从中高端私校再到国际学校,我几乎经历了所有类型的学校。作为教师,我确实有话要说!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测评,不论公私,无一例外,主要还是一张考卷,分数多少就是学生这一学期的收获。因为,这也是最直接可视化的成绩。辛苦忙碌一学期,家长们眼巴巴瞅着的,不就是一个好分数吗?市场需求如此,体制内学校如今取消统考排名,但是分数还是要看的,排名如今不对外了,但是哪个学校,哪个班级不是照样计算平均分呢?内部的排名还不是一样要有吗?说是作为参考和教学提醒,大家也都明白,考不好,日子还是不好过呀!毕竟,事关学校的教学声誉以及个人的职业前途呢。考分的指挥棒依然是日常教学的紧箍咒。

    所以,期末那会儿,就能看到一些特别揪心的热搜新闻。诸如某小学生一个周末做多少张试卷之以后突然精神失常,一个孩子学期复习时段生病请假一天,爸爸一次领回了七张试卷等等。对此,我深感悲痛无奈,也深有体会,因为我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挣扎。

    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学好,有收获,也能考得好。确实,自己教的学生能考好,这至少是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但是,我不会完全依赖这个测评来看我的学生,更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平均分来压榨我的学生。相反,每到期末,我常常会偷懒,我也会让孩子偷懒。因为我始终坚信,功夫在平时。除了个别例外的孩子,这大家都懂的。

    教高中和初中那会儿,临近期末,要复习了,做点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会给孩子选择权。平时基础知识各项测评都是优秀的,就是想多做,这个时候也没有试卷给他。因为没必要!那些掌握不理想的,老师心里也明白,找过来分析原因,漏哪补哪,也大可不必一锅端。复习课,也不是一张卷甩出去了事,而是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研究,梳理知识点,做一学期的提纲整理(现在叫思维导图)。

    面对雪花一般纷至沓来的复习卷,我常常就是那个心软的老师,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孩子们只要大喊:老师,我们其他科也好多啊。我就投降了!我选择在课堂上给他们时间去查缺补漏,往往这样的效率要高过很多遍无聊的刷题。其实重要的不是刷题,而是真正带着孩子做反馈纠错。这也是我很早就找到的考试窍门。不敢说自己曾经怎样,但是至少没有因为作业量的问题和孩子们冲突过。当然,现在很多老师一个人教好几个班,要做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还不现实,只能遍地撒网,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说实话,这也不全是老师们的不负责任所致。

    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不怎么努力的学生,如今,也不算是一个如何出格的老师,但是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我也深深体味到,拼勤奋或者拼题海,真的要看情况。曾经我们老师也在一起讨论,天天揪着学生复习,开口闭口就是考试,各种不放心啊,就怕孩子们有了自由时间就去疯玩。可结果就真的能抓上来成绩吗?因为现实的惨痛结结实实教训过我们,这样的方式只会越来越低效,让老师和学生都疲惫。至于某水中学,我不想去评论,因为真的没有亲历过。我相信我们一般学校的老师,屈从学校的压力,带着学生做题海战术,内心其实也是痛苦的,只是没有人敢说而已。我知道目前很多学校还是这样的情况。

    学生不好好学习,没有动力,真实的问题出在哪里呢?难道我们测评的方式和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完全无关吗?!为应试而学习,为分数而学习。学习的意义就这么被窄化了,对于学生而言,这真的就是他们想要的吗?这真的就是教育想要的吗?

    现在科技发达,各种试卷分析软件也顺利出炉。很多测评看起来很高大上,也很个性化了,其实,我依然觉得很冰冷。就拿我朋友家的娃来说吧。他所在的学校,也是三线城市里数一数二大家争相往里挤的名校,但是测评方式依旧数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他们把期中测评的各项分数指标和期末的各项指标做一个曲线图走势对比,按照ABCD分等级,再把分数和试卷批阅实况放在下面。只要看到分数高了,就总结说进步巨大,分数低了就说退步明显,请加强学习。对试卷的总体难度,学生整体通过率等全然不顾。我看了之后直呼简单粗暴,可是朋友说大家都这样的,你考不出来不就是没有学好吗。所以,小朋友看到成绩后就直接把自己锁在屋里不肯出来了。

    小朋友学了多年的音乐,弹了一手好吉他,篮球也打得很不错,乒乓球更是横扫校园同龄人,他照顾妹妹,会帮家里做很多事情,从来也不调皮捣蛋,也努力坚持向上进步。但是,这些都被分数全遮盖了。一学期下来,花了好几万补课费,最后的分数仍是直接打脸。就算拿着钱买分,买到最后,孩子的补课老师也不肯教了,说怕坏了名声以后招不到学生。孩子自己不肯再去学,说一点意思也没有。这就是真实的学习与期末考试。相信在一到三四五线城市都有各种版本,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针对“期末现象”,我也在微信上表过态——我从不反对应试,我反对为应试而机械训练。教育,需要培养应试能力,但教育,最终要超越应试。所有滋养人的教育,都不是不要考试,而是立足成长,胜任考试,同时内心充盈,乐天行动!之前和现在,我带过的娃,都没有讨厌做试卷。我们假期回来,做了基础知识反馈纠错,然后就测试了。百字检测(看拼音写汉字100个),基础综合卷(看齐课程标准需落实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整本书阅读测评,朗诵,古诗积累,口语交际——听,说。还有阅读问卷自评。回头看,考试最简单省事儿,一土目前测评方式的改革,所有折腾,都是为了娃,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和实力去胜任考试,当然,这只是众多核心素养目标之一。人生如考场,但,人生不能处处时时为考试而准备着。

    当初跟随一诺去芬兰学习的时候,我就观察到一诺对芬兰的教学测评体系非常感兴趣,我们特地到芬兰的测评研究中心去学习。“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去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进步的空间,从来就不是要去挫学生与老师的士气,和成为讥评他人落后、不长进的工具。”(《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来到一土之后,我也深切感受到这种教育理念在一土的绽放。

    一土希望孩子们能内心充盈,乐天行动,有强大的内驱力,有自己的思想。在读书的动机和学习方向的选取上,依照孩子的意愿,而不是采用揠苗助长的方式从师长教导出“终生职志”,并同时希望父母能陪着孩子一起,找出孩子心中的兴趣与志向,从而能自动自发地去学习。所以,一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和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构建家长可参与的学习成长社区,努力促进家校共建,带动家长实践全村养娃,助力家长从焦虑的服务购买者变身为终身学习的同行者。

    我相信这也是所有教育者的最初的愿望。改变教育模式,改变教育的基本关系,从尊重人性、自然养成的某些角度来看,这是相当独立自由,也比较“人本、人性”的教育哲学。老师逼不得,家长也干预不了太多,许多事物由学生来做主。所以,这样的思维模式,一般人多少程度能接受呢?

    我知道很多声音会起来,我们国家本来就是人多,啥都要争,等孩子自己明白过来,黄花菜都凉了。其实,说这话的,还是我们家长自己。那么有没有一条路,可以不是分在两个极端呢?一土家长的选择,一土的教育探索实践,其实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对于学生主导的家长会,我一直很好奇也渴望把这次活动办好。不仅是我,全校老师也都在积极准备着。元旦假期后返校,我们开始积极投入行动。

    家长会前我们的普及流程——


    先是期末测评。语文组长是一土创校老师,对一土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节奏把握得十分精准。在期中测试结束不久的空档期,她就带着大家做了详细的测评方案整理迭代,接着就是出试卷,做好听说读写各项测评的内容确认。所以圣诞假和元旦假大家真的玩得很放松。回来后我直接把语文综合试卷打印出来,返校第一天带着孩子们把假日里的复习知识点一一反馈订正后,我们首先迎来了百字检测。

    所谓百字检测,也就是正常考卷上基础知识部分的第一题:看拼音写汉字。统考标准一般是出八到十组词,在一土,我们要出一百道题。一百组看拼音写汉字,整整一页A4纸排满,想想对三年级的孩子好像不太友好啊。其实呢,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玩这个游戏了,所以,早在期中考试我问孩子们要不要做这个测评的时候,他们竟然非常热烈地要求做。本来,我还说给他们减负呢,结果看这状态,我就顺水推舟了。做老师,都是贪心的。我也不例外!

    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做测评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像玩打地鼠游戏一样,非常专注。座位拉开,确保目测不到彼此试卷内容的距离,关于诚信测评,我们还是要强调的。孩子们对着试卷埋头开写,嘴里默默念叨,振振有词,下笔如飞,特别有成就感。这些拼音汉字也是根据一学期以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作业反馈出来的问题后着重选择的,确保常用字考查基础,重点进行查缺补漏。

    考试过程中,有些孩子这一次审题特别仔细,咱们班的娃真的很少有连续两次在同一个字上栽倒的。他们的学习力真的很强。他们安安静静地阅读、做题,很快就完工了。提前完成的,并不急着上交,而是仔仔细细再检查一遍。因为上交之后谁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也有胸有成竹的,直接交上来。但是总有遗憾,那些平时看着很熟悉的字啊,关键时刻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真的是把孩子们挑逗得直跺脚。看他们那个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的样子,你真的憋不住想笑。

    这就是真实的测评——有喜悦,有激动,有遗憾。但是我们都明白,这只是一个游戏。通过它,可以检测我们对本学期所学汉字的掌握。错了,也没关系,老师不说话,也没人提醒,就在边上默默思考。如果想起来了,改过来,给一次迭代的机会。还别说,很多孩子对着错字就突然脑门发亮,就把正确的写出来了。这个时候,再提醒一句,还是要深思熟虑啊,千万不要着急哦!孩子们的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一样频繁,老师的教导确实记忆深刻啊!看着他们迭代后欢欢喜喜回去,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测评很好玩。如果有实在百思而不得,写不出来,那也只能遗憾放弃,接受现实——老师告诉或者自查订正,但是结果不计分。

    班里22人参加测评,第一次满分通关有一人。还有几个错了一个字,迭代后满分。除两个孩子基础稍微弱一点,也写了八十多个字,迭代前通过率都是A。对于整个测评的结果,大家也都是满意的。

    紧接着第二天我们进行试卷综合测评。试卷的内容也是中段年级组老师们一起讨论之后确定的,参考国家课程大纲的测评要求,参考往年的试卷内容,结合当下的实际,我们合作把试卷出好,最后还请了石景山外国语学校的资深老校长前来把关指导。

    凭良心说,这份试卷,从容量到质量,是经得起推敲的。听力、基础综合、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这是常规项目,我们还加入了整本书的阅读检测。试卷综合测评之外,我们还进行了正式的朗诵测评、古诗文积累测评、口语交际(听、说)测评、阅读问卷调查。

    第一周进行的都是书面测评。试卷部分,我们给一次机会自我迭代,有的孩子坚持要写长篇习作,我也给他时间。三年级的孩子,一节课写五百多字的作文,我觉得这个时间花费也是值得的。他们愿意带回家继续修改作文,想得一个更好的结果,为何不可呢?学习写作之初,最终要的不就是激发兴趣吗?孩子愿意写,还想要写得更好,这不就是我们教学最初的愿望吗?为什么要在分数面前一刀切断他继续努力向好的希望呢?

    我们班的一个孩子,一开始很畏惧写作,但是他的基础部分做得不错,这一下激发了他继续奋斗的意愿。他的写作分两次完成,因为他不会写的字较多,写作速度慢,分开写完之后,他写了整整两页A4纸的内容,五百多字整整齐齐,内容清晰,文字流畅,描述生动。这就是我想要的学习状态。再给以时日,他熟练了,能胜任不了未来的测试吗?我们何必那么较劲,非要急于这一时呢?

    有人说,考试就是考试,哪有考试还迭代的?人生从来都是直播,没有彩排。我同意这话,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道理他听得懂,未必真的很理解。关于人生没有彩排,我们有太多实践机会教给孩子,为何偏偏就一定要放在孩子起步之初的考试上呢?既然想要孩子学会考试,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为什么就不能缓一缓,一步一步来呢?考试不是为了把孩子考倒,而是为了助他成长。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孩子取得了学习的成就感,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知道了学习跟自己的关系,这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吗?

    卷面检测结束之后,给一次机会去学习迭代,然后我们进入综合能力的测评。先把测评标准给孩子们,熟悉了之后,再给时间准备,最后让孩子带着自我期许前来测评,我看到的是自信和从容。听说的测评,我们分小组展开,同学互评,主要在分享一本书的主题演讲过程中展开,老师也作为测评观察人参与。孩子们都很自觉,也很严谨,有时候他们的严格胜过老师。

    特别是古诗积累部分,除了课文里学习的十首诗歌,我们还要背诵本学期学习的节日节气诗歌,合起来,十首是基础,这样测下来,每个孩子一学期至少也背诵了不下二十首诗歌。在测评准备过程中,孩子们回家可以给父母背古诗,请父母参与进来,在背过的古诗边签字证明,返校之后,我们再任意抽检。这个过程,学生们相互之间因为也有小小的比拼,他们的执行监管力度可想而知。甚至有的孩子把本学期晨诵课的歌曲(像金子美铃的诗歌)也反反复复地背了。

    整个过程,没有人逼迫,完全自愿,你想要达到哪个标准,你就去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一切都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你一定要选择一颗星的等级,作为老师,我是不会表态的,实际上,只有一颗星的孩子(十首诗歌),几乎就没有。

    所有测评结束,我们开始准备家长会。这一块我主要是观摩学习咱们班数学老师的做法。她特别会激发孩子自主思考实践。同时年级组也在一起讨论家长会的形式和展示内容,最后我们达成一致后,就开始引导孩子们讨论实施了。

    我先是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给孩子时间梳理回顾一学期的收获,先写了一个文字版,根据他们的文字版,我把一学期来他们的学习过程资料以及图片进行整合,作为我个人学科汇报板块的内容。当然这一块最后我们也决定放手给孩子们来主持展示了。同时,针对这些学习内容,每个人的收获是什么,孩子们可以自己做思维导图来展示,主要是突出自己的收获,并附上反思和需要提升的部分。学生经过两年的练习,做这一块他们的熟练度比我想象的要好。

    学生做的学习内容导图

    最后我们一起头脑风暴,讨论选择哪种游戏和家长互动。孩子们七嘴八舌很快就贡献了一堆金点子。有的把自己考过的百字测评直接迁移过去,给家长出各种看拼音写汉字以及形近字组词等题目,他们做反馈检查。我们就给这样的游戏取名为“咬文嚼字”。有的说要考父母名言名句,特别是课文单元学习园地里的“金句”。那就叫它“出口成章”吧。

    有的说要考父母古诗文积累,玩飞花令或者做古诗填空和默写,以及上下文串联,那就叫它妙语连珠吧。但是我们的诗歌王子雨说想给它取个新名字就叫“妙语成诗”,当然可以,你喜欢定什么名字都可以。

    还有的说要给父母选择诗歌或者文章练习朗诵,那就模仿“为你读诗”,改成为你朗读吧。还有的说要考父母写作文,考虑到现场写作文时间的问题,大家说,那就列提纲,反正我们怎么做的,就让父母也试一试。那就叫“妙笔生花”吧。

    最后,还有的孩子要用毛笔写福字,因为快过年了。好呀,我们教室有现成的纸张,你们尽管带着毛笔来吧。我们“挥毫泼墨”或者“笔走龙蛇”,大家说两个标题都好,那就各自选择吧。

    接下来,选择相同游戏方式的同学开始自动组队,因为这些题目不好出啊,大家都知道人多力量大。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基础知识检测练习册,孩子们从里面选各种题型,抄呀,写呀,一堂课忙得不亦乐乎。出完题还要我帮忙去复印,说再抄一遍太费力了!还有的就直接在自己的思维导图背面出题,各种诗歌的填空,密密麻麻,边出题还边嘀咕道:老师,这题怎么这么难出啊!有的直接把书摊开去抄课文,说是要请父母朗诵这些段落,不许看书。想想我也是醉了。有的孩子出作文题直接来这样的:我想吃鸡,可以吗?为什么?!

    在正式的SLC开始之前的最后一堂课上,针对老师主导汇报的学科,我们招募了主持人,孩子们积极参与竞选,语文学科的就上来朗读一段文字,接受大家的评选。投票的时候,备选人转过身,其他人放心大胆投票,结果公平公开。胜出者也是众望所归,大家也心服口服。最后我们根据会议当天的流程再练习一遍。

    虽说人生到处都是现场直播,可是必要的准备与练习仍然必不可少啊,当下的幸福完整和为将来的美好做充分的准备丝毫不矛盾。掐好节奏,排好顺序,一场自己主持引导串联的家长会就这样即将登场了。

    家长会当天,孩子们都特别兴奋,没有紧张,只有欢喜和期待。按照既定的板块自主选择汇报顺序:先数学,再语文。因为所有板块的主持人都是自主报名选出来的,大家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一学期以来收获最大的部分,分享起来也是头头是道,说起来更是滔滔不绝。看着他们如此自信从容,相信家长们此刻的感受也和我一样,充满了欣喜吧。

    那一天,我就坐在教室的最后,自己的办公桌边,默默给他们按ppt,也是按照他们的手势行动。中间有人如果没有及时接上话,边上的同学就会快速提醒。数学的汇报,数学老师完全不在场(因为她有两个班要负责,关于她可能不在场的信息,老师早就在开始准备家长会的时候就告知孩子们了,孩子们也不会在开始就有依赖心理)。孩子们的表现真实精彩!

    如果一定要质疑孩子们的整体主持质量,我觉得这一切都在岁月之中成长着,提升无止境!而我也从整个过程中看到了未来我们要重点提升的能力。这样公开敞亮的家长会,作为老师还能作为现场的旁观者,不就是做教学反思的最好时机吗?

    学科汇报结束,就是学生一对一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与收获,然后就是互动游戏阶段。整个现场都是热乎乎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喜笑颜开。数学方面,孩子们教家长们玩魔术、折纸做乾坤圈,玩扫雷游戏。语文方面,就是我们之前讨论的内容。有的家长真诚地感叹着:有些字我还真的不会写了。

    当有孩子不断凑过来要考家长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个有点哭笑不得但随即又兴奋投入的表情包。哈哈,这样的置换测评也无比有趣呀!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家长的测评,孩子做主考官,他首先也是要掌握这些知识呀!这样的迁移深化,不是更有效的学习体现吗?

    学生主导的家长会,在我们教室,算是完美收官。很多孩子到了时间还不肯结束活动,不知道家长们都怎么想哈。那一天的我,最轻松。这也是我从教以来最为自在清闲的一天!幸福感爆棚!

    学生写的福字 家长写的福字

    在一土的这一学期,我已经感受到所有教职员工对学生的那份真正的尊重。当然,基于人性的尊重和自由不是放任不管,不是不要规则。一土的校园规则和安全技能教育是随时随地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

    每周一集会升国旗仪式后的一土新闻播报,就是孩子们自己从学校安全以及规则各角度出发,做成真实的案例示范。从K班开始,大家轮流演示,把规则通过故事演出的形式可视化,让全校师生一起在有趣的情景剧中,以及自身的拍摄示范中学习规则和安全知识。

    记得轮到我们班的时候,拍摄的主题是关于课堂学习和进出教室的规则。大致故事情节如下:一只小螃蟹闯进校园,因为不熟悉规则,做了很多冒险的行为(比如上下楼梯不靠右,进教室大声报告扰乱课堂,出了教室不关门,不关灯,随意乱戳教室电源插座等),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最后顺利在一土校园自由生活的故事。这涉及到好几个场景,孩子们自主报名参加,利用饭后活动时间参与拍摄,背台词,相互合作,最后完工。全程作为主班老师我全部甩手,都是负责视频拍摄的老师一手引导孩子们完成的。

    看着自己的劳动和创意在全校师生面前播出,孩子们的自豪与兴奋自不待言,而且对于规则的内化,既然是自己录播的,怎么好意思率先犯错呢。

    学期末的最后一期新闻发布视频,通过施展魔法穿越的形式,中外方两位校长齐刷刷上阵,再次把本学期相关的重要安全知识和常规做了一次回顾示范。两位校长扮演成小螃蟹和小动物玩偶,按照画外音指示,在学校各场地示范安全行为,孩子们看得哈哈大笑,当然,教育也就乐在其中了。

    芬兰教育参事帕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赋予自由,就是责任的开始。”信任,是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信任起于自我管理,这是芬兰教育体制中的一项基本概念。芬兰教育体制专注于培养孩子们终生学习的能力,而唯有一个与生活教育充分结合的学校教育,才能达到让孩子永续学习的基础。教导,同时尊重孩子与个人的独立性,就能在教学中赋予孩童责任。今天教育让学生有独立发挥的空间,教育孩子能独立思考,自然也就希望学生能在日后展现出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有发展出持续学习的动力与热情,学习成果才会强大、丰硕,而且无止尽的延伸。

    在一土的这一学期,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样的学习氛围,也亲自参与设计并体验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我欣喜,也更加确信,教育,就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个过程,我愿意与更多同仁一起探索完善!

    我给学生写的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一土,学期末的家长会是这样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nj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