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聊热点婚姻育儿
悲痛惨案:“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悲痛惨案:“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作者: 一个淡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21:19 被阅读213次

    这个月初发生了一起令人心寒的中学生杀人案。

    在山东淄博市,一名14岁的秦姓初中学生,挥刀杀死自己的同班同学马某某。

    秦同学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同学?仅仅因为马同学是全班第一!

    秦同学因为成绩在班上长期屈居第二,总也考不过第一名的马同学,于是,在强烈好胜心的驱驶下,预谋杀害了马同学。

    根据马同学爸爸痛心回忆,当天,秦同学耐心、谨慎地躲匿在马同学家的楼道,等待着马同学回家。

    像往常一样,马同学放学回家打开了楼道门。这时,秦同学突然持刀冲出,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挥刀直捅其心脏。

    马同学在受伤后,努力地向外逃。而秦同学已经入魔了,兴奋地追逐他,残忍地在他身上捅了十几刀。

    其杀人手段是十分狠毒的,刀刀致命。

    这悲剧背后是秦同学对世界秩序的失控,是充满恶意的行为,更是教育方式的失败。

    休谟说过,恶意是一种无缘无故产生的伤害他人的欲望,目的是从比较中获得快乐。

    秦同学认为他只要杀掉班上第一名,就可以成为第一名。可是人生那么长,有高中第一名,有大学第一名,到社会上,还有各式各样的第一名。第一名,是光荣的称号,但也只是某个阶段的领先者,不要过分看重。

    过度的偏执会产生糟糕的情绪,为什么他会一直考到第一名,而我只能在他后面?

    这种思想是对自己失望的唾弃,也是扭曲的嫉妒。

    为什么会嫉妒,因为父母教育分数第一,分数最重要。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秦同学的父母都是老师,平时对他的要求就是高标准。

    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86.6%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大,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期望和同学的竞争。三个压力加起来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难以跨越的大山。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给孩子的自由空间越少。如果孩子达不到预想的标准,则失望之余会对孩子进行挫折打击,让孩子不再自信。仿佛考了第一,才能配得上父母的爱。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因为数学考了70分,在她妈面前下跪。

    不是她妈让她跪的,是她自己自愿的。因为她觉得她远没有达到她妈的标准,感到愧疚,自卑,害怕失去妈妈的爱。没有值得父母高兴的成绩,她就像在格斗比赛里要出战的选手,可是不知怎的,恐惧涌上心头,失控地流下眼泪,挥不出有力的拳头了。

    我听到这故事的时候,难受得脸色惨白起来,因为我也一样,一样脆弱,只是因为成绩。

    小时候,每次发成绩单,老师都说要家长签字。当我拿着成绩单站在父母面前的时候,我一直在掩饰自己的颤抖。我爸看了成绩单一眼,就只说了一句话:还可以。没有过多的表示,只是轻瞟了我一眼,眼中的意味我自然知道。我要的成绩你还没达到,你是不合格的。

    他签完字了,我拿起来,向他点了头,表示我懂了。我手按着手,控制自己的情绪,走回自己的房间。一关上门,就大口喘气,就像侥幸脱离猎人手掌的动物,回到了安全的地方。

    很多人都是这样小心翼翼地度过自己的童年,会不动声色地藏起一些细腻美好的感受,在父母的压力下,分裂地长大。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莱文在《给孩子软实力》中写道,童年是一场漫步,而不是竞赛。决定孩子在未来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在于我们给他们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重要的软实力,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这些软实力将影响其一生。

    而有些家长是人无处不在、心却不知怎么在不起来: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按照自己设想的剧本让孩子“做好”,以至于看不到孩子在不断地加速、加油、再努一把劲儿和拼命往前冲的过程中,已经跑偏了方向,彻底脱离了父母肤浅虚伪的初衷。

    高强度的压力可能会使孩子变得虚伪,偏执,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回避一切残酷的事情。

    莱文认为,随着表现出与压力相关症状的孩子大批量的增长,父母们学会用新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与关切,也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父母们应该把担心失败的恐惧换作坚信孩子先天优势的信心,抛开对未来的不确定的焦虑,把当下生活中的乐趣和挑战放在第一。

    著名作家龙应台的儿子曾经问她:妈妈,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一个极极平庸的人,你会失望吗?

    在普遍以“学而优则仕”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下,龙应台作为家长是这么回复儿子的。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总而言之,真正的教育不是用分数捆绑孩子,而是让孩子适度成长,并且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毕竟,人生很长,急躁是走不长远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悲痛惨案:“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pd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