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很想了解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通过描述一些沟通场景与具体的对话之后,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影响因素。
1. 站位
平视,不小瞧别人,也不因对方某方面的高而往高评估了其相近领域的能力。
2. 人性
人性温和、不咄咄逼人,能善解人意的人沟通效果好。
态度谦和的人沟通效果好。反之,自以为是、永远都是别人错的人让人害怕。
如果双方都是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训与对别人的指手画脚,即使有误会,也会很快沟通清楚。
3.语言表达能力
涉及到对语言的多方面掌握与运用。
4.语言理解能力
涉及到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不是以自己有限的经历与经验去理解揣测别人。
5.是否是耐心与细心的倾听者
沟通是否愉快而成功与双方的倾听非常有关系,急躁与粗心的判断有误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双方都或者有一方强烈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仅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倾听对方的想法与差异,也不顾及对方的感受,都会招来更多的问题。
6. 态度
说话语气很重要,不用否定反问句。不用能触发别人情绪的话,重视情绪的积极与反作用。有人因情感承受能力接受不了事实。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说法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不动心,很冷静。有的人产的了情绪,向外指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因此,对于亲人熟人,要说出一些可能会让脆弱而敏感的心产生情绪的事实的时候,是需要考虑时机和人的。
当对方能够承受的开心的时候。如果正是心情不开心的时候,说事实容易造成僵局。因为事实有时候很骨感,没有甜言蜜语。
对于陌生人,看透不说透,给对方留面子留机会,不限自己于被动。
如果遇到控制不住情绪,直至压制压服别人的人,尽量躲避远离。或者尽量不触发负面情绪。
正在学习中,很多事情没看清没看透,欢迎善意的友友沟通!
7. 阅历与经历
越来越发现很难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因为倾听者除了受上述一些因素的影响,还会受限于自己的感官能力。比如说,一个人没有看到的,可能就不相信。只相信看到的。如果说话者和他不熟,很多事情他没有看到,他可能会不信。很多事情如果告诉了他,他可能会依据自己的阅历与阅历有选择的相信,尤其是会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而且会相信那些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或者自己观念的。与自己价值观或者已有观点不一样的,可能就听耳不闻或视而不见。
换句话说很多人都是带着过滤眼镜或变色镜在看别人。
所以一个人如果读的书越多,了解不同人的性格和越来越多的经历,经常与人沟通,就会理解各种不同事情当中的人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