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求助:我孩子五年级,语文学的还行,但每回作文都拖后腿,被扣一二十分家常便饭。他自己也特别不喜欢写作文,有关作文的家庭作业、课堂作业都是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去了才匆匆忙忙边数数字边凑乎着交上去,满篇干巴巴,看得人怒火蹭蹭地。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作文素材,书没少购,近的远的各种旅游更不曾少,但是作文水平就是不见涨,这可怎么办啊?
答:谢谢信任,很乐意为您答疑解惑。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判断,您家孩子讨厌作文的根本原因大约是——将题主题目中的“反感”替换为“反抗”,其症结基本上捋顺了。万事皆有因,然后才有果嘛。这“反抗”既是缘由,也是终极解决之策,将之细细拆解,便是环环相扣的三个链条:
1、为什么对写作文极度反感?
一个语文学得不错的五年级学生,没道理“反感”作文到“极度”的程度。
语文嘛,左不过是语言和文字。五年级学生“语文学得不错”,说明“文字”入门关起码是过了。
而“语言”关,则应当分开来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两方面看。以汉语为母语的小孩子,口语常规来说90%以上没有问题(先天不足者除外),照此粗略推断,就只剩下“书面语言”这一关——而这一关,从文学鉴赏角度的高标准来说,不少汉语为母语的成年人终其一生也没能过得漂亮。但从五年级课标要求的汉语书面应用及口语应用角度看,真心不难过,尤其是对一个“语文学得不错”的五年级学生。
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孩子“语文学得不错”,可为什么却“对作文极度反感”?咱假设,“作文”它不是孩子们的作业名称,而是一个名字叫做“作文”的、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那么,结论就显而易见了: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极度反感”另一个人是吧?除非他所反感的那个人确实给他造成了极大困扰或者极大伤害——这一条适合于所有大人以及所有孩子。一个人明明已经“极度反感”另一个人了,世间又有什么人、什么法子可以逼这个人“喜欢上”他所极度反感的?
正如同,咱家孩子已经“极度反感”作文了,又怎么可能突然间就开窍了、就无条件无原则喜欢上“作文”呢?那个叫“作文”的人既然让孩子如此不喜欢了,又怎么可能与它友好共处呢?当然得是能多远就多远。但问题是,真能够要多远有多远的充弃“作文”于不顾么?不能够的。老师天天在强调“作文”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家长安排的读书和远足等等日常生活活动居然也都以能够与“作文”相亲相爱为前提和目的——这让孩子情何以堪呢?既不能明目张胆的讨厌老师,又不能明目张胆地讨厌家长,就只好明目张胆的讨厌作文了。
复杂道理简单说:题主家孩子之所以“极度反感”作文,不过是对完全功利化了的作文的消极抵抗罢了。
2、怎么才能消减反感并积累素材?
“一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但是有些种子竟不能发芽,但发了芽,竟有苗而不秀、华而不实的。”——为什么呢?为什么无善无恶的、对世界充满好奇与专注的孩子式初心,会越来越讨厌某一门课或某一个作业呢?原因不外乎两种:
第一是,从现行教育方法而言,这门课或这个作业只是课堂上机械式训练,与孩子式的生活与经验完全没有关联,这有悖于孩子式生理和心理发育机制。
第二是,从家庭教育方面而言,孩子就是那粒先天具备了发荣滋长可能性的种子,而后天负责栽培种植的家长却强行违反其天性而横加摧残,便是“问题孩子”之所以有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消减这种反感并积累素材?以上两个原因是共性存在,而题主家孩子的问题则是共性中的个性,可着手改观处倒相对容易些。
第一,是家长功利心太强了,请减一减、再减一减,减为零最好。这个应了“后天负责栽培种植的家长却强行违反其天性而横加摧残”这一条——说题主“摧残”就真冤枉了,但功利心太强是真的。这世间啥啥都奔着明确又精准的目的,还真就少了滋味与意味。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方面,那一粒植物的种子最需要时间和耐心啊,而时间与耐心是家长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第二,作文是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欲望,请把孩子的自由意志一点点慢慢还给他。
孩子愿意主动、自觉的输入了,则后续的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事便自然而然如同植物种子的生根、发芽、成长、结实。
作文,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学校知识与生活常识、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三个对照组之间彼此转化、相互融合的过程。所以啦,作文这东西也最是能鉴照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个体生命持续成长的过程。
请注意“过程”这两个字。好的教育永远只是过程,一个又一个过程的彼此转化、相互融合。读书和旅游也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生命向好的过程,怎么能够如此急功近利呢?读书和旅游就只为直奔“写出好作文”目的而去,就像是省略了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直奔着上床去一样,这不是小小少年少女们能干出的事儿啊,非得是在写作圈子里头滚了时日的老油子而不能为也。比如对我来说,一天之内读完一本书并写出四五千字的有质量书评是不难,一天之内奔上三五个景点然后每个都写出一两千字的景点推介或游记也不难——这就是“最后一个馒头”的意思,你吃到第二十个馒头才吃饱,你就能说“要是只吃最后第二十个馒头就好了”么?如果没有前面数十年扎扎实实的写作入门训练、写作积累训练与写作进阶训练,这如今做来不难的事理所当然仍是难如上青天。
可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作文,课标上都没有以正式的“作文”命名,只叫做“习作”。练习啊练习,只是各种入门练习而已,能练就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就像画鸡蛋,每一个人画出来的都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时间画出来的也不一样——同理,每一个小学生写出的练笔之作都各有长短,这实在很正常。
家长们要接受这个“正常”,这才是关键中关键:家长别太急!小学生写不出好作文这个叫常态,写出很精彩作文的那几个才叫做非常态。自古天才稀啊,咱就乐观地、圆润地承认吧:咱家孩子就是一平常孩子呗。咱别跟人家天才比了,比着比着把咱孩子比废了,把咱自己比疯了,又什嘛好?比着逼着,逼得咱孩子讨厌上作文进而讨厌了读书、旅游等等生事、活事、生活事,得不偿失。
总之老实法子只一个:家长请把功利心降了再降,一直降为零吧!然后以零期望为起点,让自己像一个真的孩子那样,以孩子的眼光和喜好,真正走心地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旅游,不只书本素材积累、生活素材积累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就连亲密亲子关系的愿望也能够得到相应改善与实现。
3、“玩”是唯一结合点,可将现实生活与写作同步鲜活
好作文不是多卖书、多旅游就能写出来的。好作文如同好教育,它也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一个慢慢唤醒读书主动性、生活感受性及生命自觉性的过程。
比如孩子很不喜欢读书。那你可以挑选有意思的书读了以后,再捡着最精彩处、最吸引人处讲给他听啊。天底下就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的。
如果孩子慢慢有兴趣读书了,但因年龄缘故、方法不得当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客观原因而难以持续读下去、读进去,你可以陪着他一起读啊,一起玩着读、讲着读、评着读、编着读……脑洞大开各种各样方式一起读。天底下就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与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的。
同理,身体或灵魂在路上的读书、旅行也罢,买菜、做饭、洒扫庭院等日常生活也罢,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条件,用“玩”这个万能神器,将孩子课本上冰冰冷冷的知识与孩子鲜鲜活活的生活进行嫁接,让孩子的学校生活不至于与现实生活完全的二元对立,就是上善、大吉!
“玩”或者“游戏”是唯一的结合点,可将小学生的学校生活与现实生活、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同步鲜活的不二法门——这不只是小学五六年级即第三学段作文写作训练的不二法门,这更是比传了个皇位或留了张藏宝图还靠谱的、可保孩子一生一世身心安泰的不二法门。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