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发现,人的很多智慧来自于身体,比如人的肚子里也有一个神经系统,和大脑一样复杂。心脏并不只是一个供血器官,有些病人在做完换心手术后性情大变,性格和习惯突然开始像心脏捐献者一样。
我们的生活痛苦很多都源于停不下来的负面想法,比如恐慌、担忧、自我贬低,而通过身体扫描和呼吸打坐能让人和这些想法的洪流保持一个距离,维持比较清醒的觉知。
舞动治疗,则是运用舞蹈活动过程或即兴动作,来促进一个人身体、心灵、认知和人际等层面的结合。
所以,身体感受就像一座浩瀚的信息宝藏,有待我们去感知它。那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与我们的身体及身体感受的信息产生连接呢?
一是放松和感知。
放松,可以让我们身体发出的信号更清晰,让我们心里真实的想法有展开的空间。放松除了作为一种身体姿态外,也是一种头脑上的态度,即,不评判、不预设、无目的,只是单纯的观察。
有时候,无目的这个要求会让我们有一点矛盾:我们既想倾听到身体究竟在表达些什么,又不能够太急切地期待这个答案的出现;我们既想通过正念的方式让头脑平静下来,又不能够太过急切地要求正念发挥作用。不要期待正念给你带来一些什么,把它想象成播下的一颗种子,越是干预它的生长就越长不出来,给它合适的条件、平和、安静、有规律的联系,就可以了。越是想着它能为你做什么,它就越难以会帮到你,所以只要保持单纯的观察即可。
单纯观察,即多留意外界、感觉身体。比如闭上眼睛,听周围的声音,只是单纯的听。听听声音的强弱、远近、是否有动物的叫声、是否有汽车的声音、是否有摩擦声,一切细节去听得清清楚楚,而心里不做任何的评判,心中反而会安静下来。
关于感知自我,你可以理解为与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仔细观察感受的每一个细节。这里除了身体感受,也可以包括心理感受。这种时刻会感到有些煎熬,尤其是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待在一起,会总想逃离出这些情绪的。可能会玩手机、看视频,或吃东西,来把自己的注意力抽出来。制服不了坏情绪,只好逃离,这就很难感受自己的情绪了。
所以还是要全身心地去感受这个不舒服。当整个人浸泡在这种感受中,并保持着对不舒服的感受有一种清醒的觉知状态的时候。我们的痛苦会慢慢转变得可以承受,处理这个处境的办法也会随之浮现出来。
这就像是,掉进了一个坑里,最先要做的, 是专心观察这个环境,而不是奋力挣扎。
第二点,找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曾说过:绝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忽视乃至扭曲了自己的内心体验所造成的。
生活中,想表达自己有所不同的观点,但却担心被别人排斥、冷落、否定,结果在实际表达和行动上,用了和自己内心不太相符的观点。久而久之,我们开始把一部分真实的感受保存在心底,只表露好的,或可接受的部分,来避免被拒绝和伤害。
然而,内心真实的观点,和表达的观点的不一致,会带来冲突,让人心里不舒服,后果是,我们在意识或者潜意识上要花很多的心力,来压制这种冲突。
武老师认为,一个来访者的内心冲突越多,他能发挥出的力量就越少,这个人看起来就会越刻板,因为他心灵的大部分力量,都用于在各种冲突中保持平衡和行动能力这些方面了。
而相对应的,当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宣泄出他的内心真实情绪,这些真实的情绪被看到了,被接纳了,并有一个比较好的整合解释后,冲突就不再那么强烈地存在,这股用于压制冲突的能量也可以回到心灵中。来访者就变得相比以前更灵活,更有力量。
在所有我们的个人感受中,最激烈、最难以被接受的,是对别人的“恨”的感受。尤其是面对父母、朋友。可是,能够表达你对别人的负面感受,以至于表达你在某一时刻对对方的“恨”,其实被认为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的一环。
当有机会安全地抒发对对方的不满,并被对方倾听和接住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心里剩余下来的,对对方的爱,变得纯粹了,而这是非常真实和有力量的。
实际上每个关系中都会有一些爱和恨,如果一个人由于社交原则、相互的不接纳,没有机会表达对对方的恨,或者不满,那么这个人也比较难去产生纯粹的爱,因为他的爱里总掺杂着一些对恨的压抑。
在过去,我们的社会提倡规则和道理。而越来越多的心理体验,开始引导我们更多地尊重人的感觉,不论是情绪感觉,还是身体感觉。毕竟,一个调整好的内心,才是我们最大的力量源泉。
所以我们需要鼓起一点勇气,去把感知到的一些真实感受表达给别人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