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6点50
运动 八段锦
阅读《认知觉醒》
第三节 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
习惯做“情绪决定”的人,凡事倾向于半途而废,而善于做“理智决定”的人则更容易让想法变成现实。
仅凭借强烈的愿望做出的决定就是情绪决定。
一想到读书能让人变好,人生的希望似乎就在自己眼前,于是我们抑制不住地向他人索要书单,然后立即去网上或书店疯狂购书。
购书的一瞬间,那种快感简直无与伦比——似乎只要占有这些书籍,这些知识就变成了自己的,但真到翻开书时,就兴趣全无了。
深奥的理论、抽象的逻辑、枯燥的案例、黑白的色调……阅读体验和想象中相差十万八千里,远不如刷手机来得轻松有趣。
没过几天,书就再也翻不动了,原先看起来欣喜若狂,现在看起来面目可憎,大部分人只买书不看书,书柜里有不少没有拆封或落满灰的书
读书这件事虽然好,但陷阱不少,不是想读就能读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处于“假阅读”状态,并且没有意识到这是由低层次的“情绪决定”引起的。
人,生来追求简单舒适,在无觉知的情况下能偷懒就一定不会费力,这使绝大多数人天生抵触思考。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而认知能力极度依赖思考能力,可以说,思考能力是我们立足现代社会的根本竞争力。所以,目光长远的人都会主动、刻意地磨炼自己,尽力提高每天的思考密度。
查理·芒格就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反观我们自身,思考密度其实是很低的:待人接物、安排日程、组织活动、开汽车、用手机……绝大多数时候只是调用原有的记忆模块,顺着习惯做出反应而已,真正的思考其实并不多。
那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每天的思考密度,让自己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呢?
阅读!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思维能随时与顶级的思想交锋,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度全面的理解,并与自己的实际充分关联,这种思维状态在平淡生活中是很少有的,但是只要拿起书本就可以马上拥有。
我们每天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越多,花在无意义的娱乐活动上的时间就会越少,思维密度就会越来越大。
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坚持高密度思考的人会与习惯低密度思考的人产生巨大的差距,这正是我们现在要仰望智者的原因。
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
从权重上看,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
从来不练习,远不如你只懂得一种好处和方法但能每天持续去做10分钟️。
阅读的深度比速度重要,阅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读得多、读得快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很可能是自我陶醉的假象。
如果读书只是完成了文字扫视,但并不真正理解,那又有什么效率可言呢?如果阅读只是知道了那些道理,而自己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改变,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读书慢不要紧,即使你一个月只能读完一本书,但能读通、读透,产生巨大的改变,那也比3天读1本书不知要强多少倍。
只要紧紧盯住“改变”这个根本目标,很多阅读障碍就会立即消失。
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个方法特别有用,因为他是要去解决问题的?比如今天阅读的内容,就是要解决“如何让自己爱上阅读”。
面对海量的知识,你根本不需要焦虑,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可以气定神闲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看着有些人极其焦虑地追求速读、刷阅读量,收集了一大堆和自己实际需求并没有太大关联的知识。
如果你有了那种感觉,说明你基本上已经跳出大多数误区了。
阅读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平等、希望和机会,如果你希望自己变得不同,那就请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实践。
以上内容复制粘贴,没有进行深度思考(情绪脑只想做简单的事),没有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力,下面来说说我的收获。
第一,阅读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
以前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可能现在的我也不怎么会),但是从小到大我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大学之前由于家里穷,没有读过什么课外读物,教科书的内容都学不太会,小学的时候语文考过40几分,数学也不好,英语更不好(在农村英语教育真的跟不上)
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没有一个突出的科目,美术也不行,我好像只喜欢上体育课。
没有学习天赋,也不够努力,外界环境也不太好,到了初中阶段,青春期再一作祟,完全就不想在学校读书了,上课睡觉、打牌、打架、讲话、吃东西……成了问题学生。
突然想起来,去年去一个很灵的寺庙,我求了个签,他说我不够努力,是呀!回想起这些求学阶段,都不够努力,总是一开始打鸡血,后面都没有下文,还是变成了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女,不太争气的家中长女。
初中不努力,没考上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去了另外一个不太好的学校,这个学校每年都是艺体生的上线率高,普通生30%,艺体生70%上岸本科的占比。
高中的我也不够努力,所以就自作主张选择了去练体育,我爸一开始不同意,因为要交5000的报名费训练费,我就说不同意我就不读书了。
“不读书”那个时候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如果我当时真的没有读书了,不知道现在的我会怎么样?)
也还好我读下来了,练体育的苦,我没有跟任何人说,因为也没有人可以说。
回想起当时练体育的日子,虽然苦,但是也挺值得的,奈何我也没有什么体育天赋。
我还一直傻傻的以为,我很有天赋。
因为小学,有一次要选拔去参加县运会,我和另一个同学进行100米的PK,我由于太想去参加这个比赛了,明明身体跟不上但是脑子让大小腿的频率快到来不及交换,使整个身体狠狠摔在地上,当时那个地还是水泥地,不是塑胶跑道。
第一次在学校受伤,两膝盖,两手掌,手肘,髋关节都破皮流血了,还记得当时穿的那条黑色的裤子摔破了几个洞。
回家还不敢跟爸妈说,怕他们骂我打我。后来得知,另一个同学去参加县运会了(不过当时摔了我就知道自己没戏了,毕竟我没有跑过终点我跑得再快都无济于事了)
初中跑800米,我都是第一名,但是初一跑100米的我被另外一个跟我同名字的隔壁班同学拿了第一名,我是第二名,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我的短跑不行,长跑会好一些。
不爱读书,上课调皮捣蛋,体育课成了我最喜欢的课,初中体育老师也挺喜欢我的。
记得第一次初一的时候跑800米的成绩是3分 15秒,最后一次跑800米是在高三体考的时候跑了2分42秒。
在那6年里,如果我能够好好去分析我的成绩,我可能就不会觉得我体育成绩很好了,我这成绩在体考女生里算是垫底的了。
可能我就会好好读书了吧!
上了大学,会自己买书,会去图书馆看书了。
但是真正的阅读还是上了研究生加入灵希行动营,才开始的。读研其实也是要好好的进行主题阅读,多看文献,多总结文章,写出自己的小论文,毕业论文。
阅读,真的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没有阅读,对于我来说很枯燥甚至有时候会很烦躁,因为阅读真的可以让我静
心。
世上没有后悔药,十年前种树很好,但是现在种树也不错,毕竟回不去了,过去的事只能让它过去,想再多都无济于事,没有什么,还是好好珍惜当下,好好阅读,好好努力,提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