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832702/2e2ddc3ac147ba2e.png)
好久就想写一篇回忆妈妈的文章,可由于工作或是其他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写成。今天受到一位简友文章的启示,感到应该提笔写一写妈妈的文章了。
当然,爸爸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特别在文革时期,比如造反派到家里来抢夺公章,被父亲厉声喝退。当民事调节员的时候,有一位想离婚的女人对爸爸进行恫吓,非要让爸爸给他开离婚介绍信。父亲对她说:你年岁小,不管你怎么说,也不能让你们离婚,等你大了,就慢慢理解了——她这个婚终于没有离成。父亲感人的故事还有不少,但今天只讲妈妈的故事。
妈妈给我的印象就是勤劳和刚强。
妈妈原籍是山东莱州人。我小的时候,这个地方叫掖县。妈妈19岁从老家出来,经东北的一位远方亲戚介绍嫁给了爸爸。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关里那边生活也不好过。妈妈来到的这个地方是距哈尔滨40公里的一个乡下——也就是我的故乡。妈妈在乡下生活了整整50年,才跟着儿女搬到城镇居住。
小时候,亲眼所见妈妈为了能把家过得有模有样,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凭着自己的勤劳,还是努力的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让孩子们都能吃得好,穿得暖。
非常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家里饲养了一头母猪,可以繁殖小猪。每年的正月里都会出卖一批小猪,作为家里生活的花销。几乎每年春节的时候,都会杀一口猪,留下猪下水(就是头蹄内脏等)和少许的肉过年吃。肥肉膘子熬油留作开春和夏天做菜用,大部分肉都卖钱了。那个时代,乡下一般人家舍不得杀猪,几乎都是上交生猪任务,换零花钱。妈妈说,家里也没有出钱的道儿,喂几口猪就是零钱变整钱,到时候,家里孩子们用钱能方便一些。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庄稼地里挖猪菜。扛着一袋子猪菜回到家里,妈妈就把菜剁碎,再拌上米糠撒到猪槽子里。看到几个小肥猪在槽子里边吃边看着我的时候,感觉到特别有乐趣。感觉到能帮妈妈做点家务,自己也感觉很自豪。妈妈看着孩子们都懂事了,就常常的夸奖我们。
养的猪多了,猪菜有时就供不上。妈妈就和别人搭伴儿,去生产队的甜菜地里偷菜(所谓偷菜也就是把甜菜比较多的叶子掰下来)。搭伴儿的那个女人也是关里人,比妈妈小十多岁。现在想想,妈妈为了家受了多少累呀?也太不不容易了。
关于去偷菜的事儿,在几年前的一个元宵节从乡下返回城镇的路上,正好当年和妈妈搭伴而去偷菜的那个女人也在车上,她顺便讲起了和妈妈偷菜的一些趣事儿。两个人白天约好,晚上当天黑透的时候,就偷偷的从村里绕道去甜菜地,先藏在玉米地里进行观察一番再行动。有一次,刚走进甜菜地,突然看到前面一个黑影,几乎同时都躲了起来。后来才知道,对方也以为是看菜的,也躲了起来。藏了半天都不露面,才猜到一定都是来偷菜的, 见了面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女人说妈妈的身体很好,每次扛的菜都几乎比她多一倍。有一次他去找妈妈的时候,妈妈正在吃饭,她看到妈妈正在喝粥,就对说妈妈说:为什么不吃大饼子(就是玉米饼子),晚上扛东西要体力啊。妈妈说:我身体好,喝点粥就行,大饼子留给孩子们吃。我还是头一次听别人讲妈妈的这个故事,妈妈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起过。这个女人说,妈妈非常能吃苦,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孩子。我是含着泪听完妈妈这个故事的。
我小的时候,大部分吃的是粗粮,多半是玉米面儿和小米饭,白面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妈妈为了让孩子们吃上白面细粮,就和乡下的邻居搭伴肩扛一袋子黄米面,坐火车去赵光农场和北安农场,去和当地的居民用黄米面兑换白面。当孩子们吃着白面馒头和花卷的时候,妈妈比吃什么都高兴,忘记了路途的劳累和危险。妈妈说,有一次,真的太后怕了,说自己捡回了一条命——当从火车上下来时,一列长长的火车挡在面前,因为火车不会开动了,为了抄近道儿就从火车下钻过去。刚爬出道轨,火车就开动了,妈妈顿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
随着孩子们一个一个长大,妈妈又为孩子们张罗着婚事。孩子们都完婚了,妈妈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拼命了。
妹妹结婚后搬到了城里打工,那时孩子还小,妈妈就到妹妹家看护孩子,接送幼儿班的外孙子。一直到妹妹家的孩子上了小学,妈妈才回家居住。
妈妈动人的故事,感动儿女们的故事一定还有很多很多,还有的仍然埋藏在妈妈的心里,永远也不会对别人说。妈妈可能总以为,自己为儿女们做的事都是应该的,压根也没有以为像儿女们认为的那样伟大。
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而平凡的人,永远也没有认为自己很伟大!——这,就是我们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