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效的破解初二是学习的分水岭

作者: 诺博中考集训基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11:36 被阅读66次

现在初二成为了孩子学习的分水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写不完的作业,没有自主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厌学,沉迷于网络等等。面对即将面临的中考很多家长们都在焦虑不已。那具体产生这些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为各位家长进行详细的解答:

简书1.jpg

1· 学习的逻辑思维还没有转化过来

小学是人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一初二分化”的种子。
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等等。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才是“深层次思维”。

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

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2· 初二是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很多家长都不明白,孩子在小学和初一时,上学很听话,老师留的作业按时完成,家长嘱咐的话也听得进去,为什么一到了初二,孩子却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并且对于家长叮嘱的一些话,也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呢?

其实,开始厌学,表明他已经开始思索学习的意义了。如果他找不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愿意坚持下去,就会厌学了。

升入初二以后,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并且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再想先问爸妈我该怎么办,而是他自己会在心里想: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放在学习上就变成了: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又能怎么样?

3· 没有养成中考要求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

这就致使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是如此的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胜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气。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
这时,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

学生由于刚进入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弃。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就产生应付的心态。

image

初二的学习 要注意哪些问题?

1· 分主次轻重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初二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2·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早晨,人的记忆力最好,适合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效率高一些。其他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应该抄下来以积累素材,在写作文时会轻松很多。晚间复习时切忌打疲劳战,可以听听音乐,做一些不太剧烈的室内运动,放松自己的心情,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3· 听课准备

有准备地进入每一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带着问题听课,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点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的练习。

4· 善于交流学习

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在讨论中发现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态。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学习心理压力会减轻。同时,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

5· “习”的作用

学习,“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是否有好的成效。每次听完课,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现在的辅导资料很多,哪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况?

在书店的辅导资料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自己看起来很舒服,就用哪一本。如果还感觉不准,可以咨询老师。

想上好的初中,平稳的度过初二的学习分水岭期,从小学1-6年级开始培养学习方式很重要。

小学一二年级

1· 写字工整

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去纠正他,会让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就直线下降,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2· 做作业速度

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作业速度慢。所以一开始不要求正确率,只要求速度,严禁边做作业边玩,尽量做作业中途不吃东西、不上厕所。先做他不擅长的作业。

这个阶段切忌把追求成绩错误地表现为要孩子争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现”,“跟自己竞赛”,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分数、名次的追求。

小学一二年级还要培养孩子每天朗读、写简单日记的习惯。总之,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四年级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的学习成绩,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关系数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说了。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三年级后不用跟一二年级一样再坐在旁边陪伴孩子做作业了,他们开始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但你要教会孩子做学习计划表、整理错题、做笔记。

1· 语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阅读计划表,记录每个月的阅读字数。中年级也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关键时期,平时孩子写日记要引导他多写生活中发生的事儿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要多描写细节。

2· 数学

从三或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学习轻松,喜欢挑战,那么学点奥数(千万不能强迫!!)。学奥数是训练孩子数理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要抱着坚持训练的态度和平常心,但不是指随随便便应付,学奥数最难得的就是坚持,首先我们“陪伴”的家长要坚持,做好情绪的疏导,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就坚持,既然坚持了就努力做好。

3· 英语

三四年级是英语从听说到读写的过度期,平时多看看英文绘本,要求孩子拼写单词等。三四年级要开始教孩子画重点、整理错题本、简单记笔记。记笔记和找重点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让孩子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

小学五六年级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不用再过问课业细节了,只要在孩子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孩子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是不是很轻松?

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很感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以后初中高中你也同样会很省心的。
小学成绩优异和成绩平平的在初中的表现

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各期考试96分以上)进入初中大部分成绩还是不错的;小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各期考试90—95分)进入初中后很有一部分能进入优生行列;小学成绩差的学生(各期考试85分以下)进入初中后成绩却很难上去,甚至跟不上。
注意:以上分数划分非绝对,仅根据小学班级和部分学校班级情况了解的而划分并不科学,因各校考试难易有别,有些学校可能80分以上就是优生,60分以下才是差生。孩子成绩优劣指的是分数一贯如此,并不是偶尔考差了就成差生了。
勤奋+好的学习方法=优秀

小学时成绩优秀和中等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大都是不错的,进入初中后勤奋+好的学习方法=优秀。初中所学的知识又多又难且进度快,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很难上去,小学时成绩落后的大都是学习习惯差造成的,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结果,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所以小学成绩落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一看到成绩落后了就开始忙于补课(补课其实只能补些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不可能补出好的习惯),所以,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另外,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只要掌握合适的沟通技巧,与孩子的交流就没有那么难了。家长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很好的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这四个问题分别是:

1、学校今天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问什么话其实反映了家长的生活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导。

家长应当避免经常对孩子说以下这几句话:

1· 今天是不是没有吃饱?

2· 今天老师批评你了吗?

3· 有人欺负你吗?

4· 上课开小差了吗?

说这些话时,家长给孩子传递的是学习的负能量: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都无比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到学校后,和同学老师接触可能受委屈。这些话容易让孩子联想起上学的不愉快,对学校、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image.gif

除了可以借鉴上文中父亲教育女儿的方式,当孩子放学回家后,你还可以试着这样问:

1· 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 你今天开不开心?

3·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

4· 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

父母这样的询问,可以让孩子轻松讲述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并把欢乐同父母分享。即便是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儿,父母也可以稍加安慰,并且告诉孩子这一天中还是有不少令人高兴的事发生。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这样孩子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自然就喜欢上学了。

孩子是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长大,正确地引导孩子,不妨从放学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开始...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三分教,是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对孩子要保有耐心,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孩子的成长,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凌晨海岸:主要是启蒙教育
  • 凌晨海岸:关注《自然科学自由研讨会》让我们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您的观点会被采纳,然后附名收入到《宇宙奥秘》一书中,我们会进行整理和出版,这是对您最好的回报。
    让所有的新发现能够被权威认证,让我们的新思维新思想新猜想新假设新理论等成为打开自然密码大门的新钥匙,让我们对这些新的发现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他们也许会与诺奖失之交臂,但是我们认为他们的价值永远在诺奖之上,他们的价值永远得到我们的认可。
    自然研讨会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我创建的专题下面进行。(《宇宙奥秘》   原创 凌晨海岸——陈伟(无国界))
    无论你的观点错误与否,但是真理都是从起出的观点中产生的,而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让人类少走了不少弯路。

    有的观点的提出如果没有人能证明它是错误的,那么这个观点就被默认为是正确的
    (《宇宙奥秘》 原创 凌晨海岸——陈伟(无国界))
    思想意识在先,知识在后,而诺贝尔奖应该奖励那些最有价值的新意识新思想新理论(著作《宇宙奥秘》 原创 凌晨海岸——陈伟(无国界))

    物种起源——达尔文
    万物理论——霍金
    相对论——爱因斯坦
    万有引力——牛顿

本文标题:怎么有效的破解初二是学习的分水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vq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