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人既然要在临死时留下遗嘱,必定会选择最紧要的事情来交代后人。曹操的《遗令》有数百言之多,细及“分香卖履”之事,即怎么样分配家里积存的香料。中国香料多从外国进口,这在当时算是一种很贵重的物品。《遗令》还嘱咐众多婢妾都要学习编织绣鞋,好出售补贴家用。对“分香卖履”这一类琐细的事情,曹操说得再详细不过,可对他死后如何处置曹氏与东汉王室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否以魏代汉的问题,却一字不曾提及。
这件事使司马光久思而不得其解。那天晚上他对这个问题突然有了答案。所以老先生问他的学生曰:“《遗令》之意为何?”他的学生回答:“曹公一生奸诈,死到临头,总算吐出几句有点人情味的话。”司马光大呼不然,他说:“此乃操之微意也。……操身后之事,有大于禅代者乎?今操之《遗令》,谆谆百言,下至分香卖履之事,家人婢妾,无不处置详尽,无一语语及禅代之事。其意若曰:禅代之事,自是子孙所为,吾未尝教为之。是实以天下遗子孙而身享汉臣之名。”
司马光凭着厉害的眼光,久经思考,总算窥破了曹操遗令中的“微意”。他对《遗令》的分析,非常符合曹操一贯的思想动态。
曹操对自己作为汉室重臣的身份,是看得很重的。他曾明白表露,自己本来的志向,只望能够封一个侯,死后可以在墓前立一块碑,上书“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想不到时代把他簇拥到成功的顶峰。曹操自我赞许说:“奉国威灵,仗钺征伐,处小而禽大,推弱以克强。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志得意满的心情跃然纸上。可是笔锋到这里突然一转:“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
曹操说,历史上有两个人物最与他的心相通。一个是西周的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另一个是被秦二世冤杀的边疆统帅蒙恬。因为他将兵三十万,势力足以叛秦,却接受秦二世的命令,自杀身亡。他说,他每读这两个人的事迹,“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曹操虽然明知在他儿子那一代必有代汉之事发生,但他自己还是想保全臣节。简单地把这样的想法斥为“虚伪”、“奸诈”,并不见得就符合实情。所以,曹操的《遗令》有百言之多,单单不提禅让之事,子孙的事交给子孙去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