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看来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也就是说“知识”,不过是一些信息。
但它们不是普通的信息,而是“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的信息。
因此,绝大多数的“信息”算不上“知识”。
品味和品位,与耐心一样,都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若品味和品位都提高了,那么将来的输入质量只会越来越高。
大多数人判断知识的用处时,心理都有很“理性”的依据,比如“我想学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没用的东西”。但有时,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理性依据:时间。
“短期有用”的知识不一定“长期有用”,“短期没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没用”。
为什么很多牛人不怎么在意绝大多数“新闻”,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仅在短期内没用,从长期来看也没用。
然而,即便是满足那两个条件(有用、长期)的可以成为“知识”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价值。
我专门杜撰了一个概念来区分它们:有繁衍能力的知识。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高级、也更有价值。
在学习的时候,“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最优策略,因为肯定会有一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
而且,一旦融会贯通的效果出现了,另外一件天大的好事同时出现了:体系化自动形成。
很多人不知道“自信”这个概念应该如何与另外一个概念关联起来:
一个人所要自信的对象,应该是未来的自己,而不是现在的自己,更不是过去的自己。
然而,绝大多数人最想要的是“对现在的自己自信”。于是,他们的生活中就出现了很多扭曲,可他们却毫不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