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盗用马歇尔.卢森堡的书名当做文章的标题,是因为我看了《非暴力沟通》的第一小节,并且很快记住了文中提到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发现这个方法很好用,故而用之。
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很简单:陈述事实、发表感受、表达需求、提出建议,当然文字经过我的加工,与原文并不完全相同,但表达的意思一致。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母亲看到儿子把臭袜子扔到了地上,不太舒服,她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这样跟儿子说:“我看到了地上扔你的两只臭袜子,味道真的很难闻,我是一个爱干净的人,不太能接受你这样的行为,你可不可以收起你的臭袜子?”乍一看,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太过平常,甚至平常到不想提及这样的琐事,但是我们真的仔细想想,有没有在生活中因为类似的琐事争论不休,或者恶言相向,假如这样的琐事从生活中消失,那将节省我们多少注意力?增进多少幸福感?
我们用心深入思考一下,简单的四个步骤中最最关键的是哪几步,或者说哪几步最难做到。陈述事实对于大众来说并不难,发表感受大家更是用的炉火纯青,但表达需求和提出建议存在一定的难度,只有少部分人会提早知道这样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各种需求,但很多需求都藏在自己的心里面,需要通过行为传递出来,或者有效沟通后才能得知。需求有时候很私密,只有自己最清楚,别人最多是察言观色后的判断,并不一定能够准确了解你的需求。这个时候,需求的表达就变得很重要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夫妻或情侣之间爱的传递、朋友之间的推心置腹、纠纷谈判的事实陈述都离不开需求的表达,因为形成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就是了解对方的需求,大部分人都缺乏洞察对方内心深处需求的能力,所以说出自己需求,是高效沟通的必要因素,增进相互了解的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会因为相互表达需求而减少矛盾的产生。
非暴力沟通回到文中的那个例子。假如妈妈是用命令的语气对儿子说:“快点把你的臭袜子拿走”,或者用批评的语气说:“真是一个不爱卫生的人”,我想她儿子应该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甚至下次还会继续这样干,陷入叛逆的循环中。提建议比直接批评或者否定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建议的前提是双方站在了平等的层面,这样对方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更容易听进去你说的话,让沟通变得顺畅了很多。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看到的是批评式、否定式、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别人之上式的沟通方式,对方第一时间不是聆听而是产生愤怒、失落、价值缺失感等情绪,一旦情绪主宰了谈话,有效沟通就会变成“情绪宣泄战”,结果可想而知。尝试着在生活中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步骤,说不定你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上是我读完《非暴力沟通》第一小节后,结合生活实际的一些体会,希望大家读完文章后能有所收获,如有同感给我点赞,谢谢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