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给孩子指读吗?你会教孩子写字吗?这两个问题是最近很多人问的问题,因为我发现很多和儿子差不都大的娃,尤其是上了幼儿园的孩子都开始学习识字和写字了,谁也不想输在起跑线上,每个父母都铆足了劲,谁也不想被“拍死”在沙滩上。
没有学习刘宝根老师的课的时候,我对指读、识字和写字,一直都处于很茫然的状态。因为看了很多文章的答案,都说不要过早的指读和认字,包括写字,但是为什么不要呢?始终没有让我找到很清晰的理论支撑。所以,在困顿中不知所措,既担心教了娃,与儿童教育理论相悖,又担心不教娃太佛系,孩子到后面会被拉下来。
当我上完了第一堂儿童阅读推广人的课之后,瞬间有了醍醐灌顶之感。虽然之前一直有听说过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但是对这三个词汇,完全不知所云。所以,今天的文章,希望帮大家拨开迷雾,好好认识一下这三个词汇,我想等我讲完之后,要不要指读、要不要识字、要不要学写字,大家就会非常清晰了。
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儿童早期阅读,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两条就是:1、语言一定要应用才会得到发展,2、而要想学得得心应手,在情境中学习最重要。那么我们就从这两点来看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这三个概念
前阅读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的养成
何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日固定的阅读时间、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书、读到书,这些都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素。所谓阅读行为,其实当孩子最开始面对一本书的时候,在他的眼里,书和其他的玩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因此开始的时候,书是用来玩的,而当孩子意识到,书和玩具是不同的、开始有了图书概念,并且知道怎样拿书、怎样翻书、对书是否感兴趣、能否专注的看书的时候,这才是早期阅读的开端和标志。
我们在阅读习惯及行为的培养上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要让阅读无处不在,比如在家里、床上、车上、书包里随处都有书的身影,让书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孩子的行为。
二、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形成
所谓阅读内容的理解及策略的形成,我们要先明白孩子看书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翻书、命名物体(指认熟悉的物体)
第二阶段:一个画面一句话(单个画面为一个“故事”)
第三阶段:序列性故事(知道前页和后页有因果关系,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通过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早期阅读的发展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了三个阶段最终发展而来的。
在前阅读的内容理解上,我们要帮孩子从主角形象、主角动作、主角状态、人物关系、情境细节、因果关系、及情节过程几方面来引导,同时在阅读策略上,我们可以采用猜测、预期、假设、验证、比较、练习等手段来开展。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关注故事的内在关系和内容上,通过以上的一些策略引导最终让孩子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
三、阅读内容的表达与评判
通过大量书籍的“洗礼”,孩子会开始从输入到输出。这个过程中,文字对于孩子的意义并不重要,因为在5岁之前孩子都是以看图为主。这个时候,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窗口,当对这个世界有一定认知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表达和评判标准。
在阅读的内容构建上,语言方面我们通过故事的词汇到句子,从句子到情节。动作方面我们可以从人物表情到动作最后到状态上来引导。而在书写方面,我们可以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经验和想象。在运用上,他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知识、方法和态度。
在阅读的评判培养上,从综合方面,我们可以分析人物特征、故事主旨。评价图书的内容和人物的行为,同时判断主旨意图,人格品质。最后对故事的逻辑和细节提出自己的质疑。
以上这些方法,会让孩子对于不断拓展孩子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
前书写
前书写:指儿童在接受正式书写前采用的多种符号(线条、图画、符号、文字、图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故事。
一、前书写的几个观念
1、前书写的时间段:入小学前
2、前书写的内容:书写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3、前书写的情境:描写有意义、生活化的场景
4、前书写的形式:用符号、图画、文字等相结合的形式
5、前书写的目的:将口头语言用书面符号进行表达
6、前书写的作用:重点是激发和保护幼儿书写的主动性和愿望。
二、需要树立的观念
1、书写不等于写字
2、并不是写字越多越好、水平就越高
3、重点是书写的主动性和意愿上
4、基础是书写内容的丰富性
5、关键是书写过程中创造性的对各种书写符号的运用
6、初步奠定书写的姿势(握笔和坐姿)
三、前书写的习得过程
1、画图 2、随意涂写 3、类似书写
4、连串类似书写 4、创造的书写 5、真正的书写
所谓前书写不是让孩子坐在那里一板一眼、一笔一划的学写字,更多的时候,是孩子运用自己的“符号”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前书写是幼儿在真实生活环境中为了真实生活目的而与书面语言进行互动,主动寻求或构建意义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书写内容,是幼儿所独有的,是完全不同于成人。它是人一生读写的初级水平和早期阶段,但已经是正式书写的开始,而非正式书写的准备阶段。如果一定要用成人的“书写”方式过多孤立的教孩子识字,只会降低孩子对于书写的主动性和意愿,同时阻碍孩子的读写能力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前书写能力,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持对书写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当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后,了解到文字的用途之后,才能够真正学会写出和成人一样的字出来。
前识字
一、前识字的核心经验
1、文字与符号的功能
2、文字与符号的意识
3、文字与符号的规则意识
二、早期识字的习得过程
1、萌发:注意环境中的字、给图画命名、辨别自己的名字、开始辨认某些字
2、初期:开始了解文字是有意义的
三、树立的观念
1、前识字的时间:入小学前,文字的敏感性从4-5岁开始
2、前识字的内容:生活中的符号和功能文字
3、前识字的情境:有意义、生活化的情景,有意义和生活化的识字。
4、前识字的目的:重在文字的兴趣、发展文字意识。
创建有效的家庭读写环境
1、丰富的读写材料可供幼儿选择
有大量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随时随处可供孩子涂鸦的纸笔、各种可以成为幼儿尝试书写的工具。
2、实用的、有意义的读写活动
通过真实或者游戏场景,给孩子创造与文字接触的机会,比如在孩子的要求下指读各种标志和路牌、让孩子用自己的形式写购物清单,电话记录等等。
3、有效的人际互动
父母要保证与孩子的有效互动,在孩子提出图画或者文字问题的时候,给与积极的回应和支持,对孩子感兴趣的材料共同探讨等。
通过前识字的核心经验和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识字”绝对不是让孩子孤立的去认识某个字,或者某个词,而是需要在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来学习。通过熟悉的场景、文字、图画、符号不断的积累有了文字意识,同时有了文字辨别行为特征的能力。因此在孩子熟悉的环境中设置文字指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会让孩子对于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度大大提升。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多听了几遍大人讲的绘本故事,就能熟练的一字不落的按照图片顺序讲出来,这是因为他们对图画和文字表达的意思和作用记得牢,而对字词本身的字形和笔画记住的很少。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拼爹拼妈的年代,各种媒体和报道扑面而来的都是焦虑。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能错过孩子的敏感期,不能让孩子的教育输在“区位优势”上。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去追根溯源的去看问题?什么算起跑线,什么是敏感期?为什么说最好的“学位房”就是我们的书房呢?
我自认为我并不是一个佛系母亲,我也每天都处在焦虑和恐慌中,也希望不要让娃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自己先被其他的爸妈给干掉了,但是除了焦虑,我还是更愿意去学习,学习什么才是真正“符合孩子发展”的道路,虽然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并不妨碍我在弯路上再走回来。
所以,今天的这篇文章,献给那些纠结要不要指读要不要让娃学写字的爸爸妈妈们。今天没有一个结论告诉大家要还是不要,更多的时候是希望大家通过“方法”,让这两件事情最后事半功倍。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发展和教育,希望可以减轻你们的一丝丝焦虑和不安。
———文字材料部分来源于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刘宝根老师《阅读与早期阅读概念》课程笔记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