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陈独秀的历史定位,前半截是“建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后半截是“右倾投降主义者”(《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结论)。
陈独秀从一大到五大,一直担任党的总书记,从职务上看,陈独秀好像符合“早期主要领导”的定位,也似乎可以视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但是共产国际对其远东支部的指挥系统,是独立纵向、隔断横向的指挥系统,以资金、情报、组织三大系统为核心。
刘仲敬在《无足轻重的文人陈独秀》里指出,李大钊掌握相当于今天达到一亿元的共产国际支部的资金,显而易见,陈独秀并没有控制资金系统。
共产国际的情报系统非常发达,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都与情报部门的运作有关,而这种地下组织性质的情报系统,又是单独、直线与总部联系。陈独秀既然会在广州国民政府的国共合作期,几次针对关于共产党员以私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提出要“保持中共的独立性”这种愚蠢与无知的问题,说明陈独秀除了被真正了解与控制机密的情报人员耻笑之外,事实上完全无法染指情报系统。
至于组织系统,类似早期真正的实权派领导周恩来,并没有参加一大,而是直接在欧洲加入组织并接受组织的任务。周恩来一回国,就立刻担任监军性质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证明组织系统只能无条件听命于总部,绝非名义上的总书记。
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陈独秀的所谓“历史问题”,定性为“右倾投降主义”。
陈独秀是不是“右倾投降主义”?陈独秀应不应该为国民革命的失败负责?陈独秀是不是被当做替罪羊?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就类似于“画家画了一幅画,画里有个面包,你去问画家,画里的面包能不能吃”一样幼稚与可笑。
对于经历或了解1927年历史的人,不管《决议》怎么写,对这部分人影响并不大,因为这部分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对于没有经历或不了解1927年历史的人,不管《决议》怎么写,对这部分人影响也不大,因为这部分人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决议》的推出,其实主要是为了在暂时保存王明等人肉体生命的同时,从理论上消灭王明等人的政治生命。批判陈独秀的历史问题,有点类似“陪斩”的性质。如同一部通俗小说,小说里如果作者描写一位“左将军”,就不能没有“右将军”,如果作者塑造一位“左军师”,同样不能没有“右军师”,否则看起来就有点怪怪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