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最近,由于工作上需要学习项目管理,于是看了三本书,分别是《项目管理精华》《项目管理5.0》《极简项目管理》。
发现项目管理的一些思路方法,也能运用到生活中、个人成长上,今天就和你分享一下感想体会。
01
# 知道为什么开始更重要
项目管理分为五个过程,分别是启动阶段、规划阶段、执行阶段、监控阶段和收尾阶段。
做一件事情,启动是在规划前面,相比计划周全,知道为什么开始更重要。
知道项目缘起,做事情的出发点,才能深入理解目的地在哪里,究竟要达到各种程度。
平时做事的时候,尤其是个人成长相关的学习、阅读、写作、社交,开干之前,需要想清楚为什么,哪些事要做,哪些事不做。
02
# 做好计划,就是成功的一半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史蒂芬·柯维说过,每件事情都是发生两次,一次是在头脑中,一次是在现实中。
也就是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设定、蓝图构建、计划设计,这些都是在头脑中酝酿,想清楚了怎么做,才能拎得清轻重缓急。
事情的推进,能靠意志力,但毕竟这是有限的资源,而且个人状态有起落,所以一个周全合理的计划,尤为必要。
在头脑中预演之后,才会让事情在现实中发生。
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做计划就是这样。
就像想要通过阅读提升个人认知水平、学习工作方法,随心所欲的选书、看书,不如提前设定计划。
定好一段时期的目标,明确主题方向,确定每个月、每周乃至每天的阅读量,然后一步步执行。
不贪多求快,但求日日精进、久久为功。
03
# 执行很简单,分解到最小动作
项目的执行,需要进行WBS分解,也就是把一个项目分解成任务,把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动作,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
做事的逻辑多么清晰:项目、任务、工作、动作,无论多大的项目,最后一定是落实到具体的动作上。
对于我们来说,做事情有计划的情况下,再需要做的就是分解、执行,分解成不同环节、任务,然后找出最小动作做起来,这样足够简单直接容易操作。
比如,提升阅读量这件事,需要有方向、有计划,但这还不够落地。
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整个事情转化成每天早起或者睡前翻开书看起来,纸质书或电子书,10分钟或半小时,都可以。
分解到这样的程度,更有利于摆脱精神内耗,毫无压力地启动事情、坚持下去。
04
# 坚决执行的同时,还要灵活应变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虽然我们有计划,但世界另有计划,它不会考虑你我的小环境、小计划,总是变来变去。
这很正常,随之而来考验的是我们的应变能力。
做事情,计划是必须的,变化也是必然的,所以就要注意:
在设定计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情况变化,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方案。
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要坚决执行,也要有备选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进度、动作,确保稳步推进。
接着拿看书举例,按照计划去做的时候,每天有明确的阅读量。
如果遇到工作忙碌的情况,那就需要调整方式,要么每天在多个碎片化时间看书,要么可以使用听书的方式,要么把看书的优先级前置。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05
# 及时复盘,才算完成闭环
一个项目到什么阶段才算做完呢?
并不是达成或没达成目标,而是收尾后做好总结,以及相应的复盘反思。
就像事情发生两次,它结束也是两次,一次在现实中,一次在头脑中。
现实中的结束,就是达成或没有达成目标、有没有实现效果;头脑中的结束,就是总结经验,复盘反思项目全程,最终完成闭环。
有没有实现目标?
有没有按照进度推进?
有没有出现变化以及如何应变?
有没有哪些资源没有使用好?
有没有改进做法提升效率的可能?
有没有形成规范的动作或流程?
等等。
既然做了,那就做好,既然做好,那就为下次做更好打好基础,通过总结和复盘把经验方法沉淀下来,可谓一举两得。
06
# 写在最后
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在推进工作上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借用到个人成长上也是可以的,毕竟做事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按照既有的方法或工具,以项目化方式去做个人成长方方面面的事,有利于理清思路、保障进度、产出成果。
可以说,项目管理做得好,个人成长慢不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