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

读书笔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

作者: 轻云出岫15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06:23 被阅读0次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原文: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注释:

    颛顼(zhuān xū),传说中古代部足首领,号高阳氏。昌意之子。生于若水,居于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辞海》

    南正:上古官名,掌天文。重:人名。

    北正:上古官名,掌农事,黎:人名。

    译文:

    从前颛顼帝治理天下,任命南正重掌管天文,北正黎掌管农事。

    原文: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注释:

    绍:继。

    译文:

    在唐尧、虞舜之时,又让重、黎的后代承继其业,继续掌管天文和农事,一直到夏商时期都是如此。所以重黎氏世代掌管着天文地理。

    原文: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

    注释:

    司马氏:程伯休甫为大司马,其后以官为姓,故为司马氏。

    典:掌,掌管。

    译文:

    在周朝时,陈柏林甫就是他们的后裔,在周宣王时,重黎氏因失去掌管天文农事的职守而成为司马氏,司马氏世代掌管周史。

    原文: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译文:

    周惠王和周襄王,统治期间,司马氏离开周都前往晋国,后来晋国中军元帅随会投奔秦国,而这时司马氏迁居少梁。


    原文: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

    注释:

    蒯聩[ kuǎi kuì ]:即“卫庄公”,春秋时卫国君。灵公之子。公元前480—前478年在位,因虐待工匠。引起工匠暴动,他逃亡戎州,被己氏杀死。——《辞海》

    译文:

    自从司马氏离开周朝迁至晋国后,族人便分散至各地,有的在卫国,有的在赵国,有的在秦国。在卫国的一支,出过中山国相,在赵国的一支,以传授剑术理论而显扬于世,蒯聩就是他们的后代。

    原文:

    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注释:

    与张仪争论: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主张伐韩,事详《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

    在秦国的意志有个名叫司马错的,曾与张仪争论,因此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他便做了属地郡守,司马错之孙司马靳,奉事武安君白起。这时少梁已更名为夏阳。

    原文:

    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注释:

    阬[ kēng ] :同“坑”。

    译文:

    司马迁与武安君白起坑杀赵国长平之战的降兵,回国后与白起一起被赐死在杜邮,安葬在华池。司马靳之孙司马昌,是秦国主管冶铸铁器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

    原文: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注释:

    徇[xùn ]:带兵夺权,占领。

    殷:项羽所封诸侯王国之一,都城在朝歌。

    卬[áng] 归汉:《高祖本纪》载,汉二年三月刘邦攻下河内,虏司马卬,这里说“卬归汉”,使作者隐晦之辞。卬:同“昂”,代词:我。

    译文:

    蒯聩的玄孙司马卬,曾是武信君项梁的部将,带兵攻占了朝歌,诸侯分封为王时,司马卬被封在殷地,汉攻伐楚之时,司马卬归降汉王,汉把殷地改为河内郡。

    原文: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注释:

    无泽:《汉书·司马迁传》作“毋择”,读音与此相同。

    汉市长:指京师长安管理商业运输的官。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改咸阳为长安,设立四市,各立市长、市丞。

    太史公:据卫宏汉旧仪太史公围观明年俸二千石。

    译文:

    司马昌生司马天泽,司马天泽任过管理汉朝市场的官员。天泽生司马喜,司马喜封爵五大夫,他们死后都埋葬在高门。司马喜生司马谈,司马谈做了太史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pg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