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感性,敏锐地感受一个文化街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给予的一切,灵活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最近看了一本有意思的书,叫做《在书店》,作者是杨华。他在书中介绍了世界各地的书店。很羡慕作者能到世界各地的书店里“游学”。我曾经有一个书友,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到全国各地,她每到一处都会去游览那里的博物馆,写了一系列的博物馆随笔。博物馆是一个城市过去与现在的记录者,而书店则赋予了一个城市优雅的姿态。
书中介绍了很多国家不同风格的书店。英国有小巧精致的书店,也有独具皇家气质的老牌书店,比如伦敦皮卡迪广场的哈查兹书店,老而贵。它始建于1797年,是伦敦现存最古老的书店,也是英国第二古老的书店。它最具贵族气质,拥有三个皇室御用授权凭证,这意味着它为女王选择和提供书籍。是英国人心目中一家纯正地道的英国贵族书店。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分界线上还有一座“世界旧书之都”,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怡书镇。这个传奇的产生要归功于传奇书商理查.布斯。他生性狂妄,年轻时放荡不羁且不务正业。虽毕业于牛津大学,却与社会格格不入,四处碰壁。于是回到故乡海怡镇,开了第一家二手书店。最后他将这个小镇变成了一个二手书的天堂,而他自己也自封为是这个小镇的掌权者。
又比如芬兰的学术书店是一家大型连锁书店,位于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的旗舰店是北欧最大的书店。准确的说是图书大厦,常年存书量45万本。除了书籍还有各个领域的文献和期刊。而书店的设计者为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他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之父”。这家书店里感受到的和在英国书店里不一样的感觉,是一种现代的气息。
看着这些书店,感觉时间都停滞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科技很发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可是也带来了很多疲惫,选择疲惫、用脑疲惫、快节奏疲惫…… 每次放假都不想动,都在忍不住问自己:我真的需要那么多物质吗?没有那么多选择,就不可以了吗?而书店却赋予了我们很多精神上的满足。
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书业由萌芽到兴盛再到衰落的过程。也看到了书商的精明和过人的商业头脑。过去我们总以为,创立书店的人都是有情怀、一心只为书。而在书中,在哈查兹的身上却看到了一个书商作为成功商人的精明和善交际。他除了卖书还兼做出版商,成功出版了许多政治小册子并借此在政治人物中打开人脉。乔治三世的妻子夏洛特皇后就是书店的首批顾客。她经常光顾这里。书店由此开创了与皇室的关系。这种关系由维多利亚时代一直保持至今。而与书店保持良好关系的名人还有拜伦、王尔德、撒切尔夫人等。虽然哈查兹的初衷是为了赚钱或者是结交权贵,可是他却在无意间见证了英国的文化史。
可是在今天,阅读越来越被遗忘的时代,似乎再精明的商业头脑也有点回天乏术,就连诚品书店都关闭了它的部分店面。不得不让人为书店的未来捏一把汗。不过担心归担心,那么多年书店依然存在着,而且已经不仅是售卖图书的地方,而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的栖息地。这也许是书店的与时俱进吧——响应时代的变化,在努力地延伸知识的边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