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朱哥弟

致富不忘党恩,过年不忘节俭,应该成为我们这代人生活的主旋律。——朱朱哥弟
2021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2022年春节即将来临,无论从电视广告上,还是身在周边的城市各大超市外私家车是一排排停放,连个空位也不好找。
超市内商品琳琅满目,购置年货人头攒动,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
农村情况是怎样的?从电视广告中,新农村的超市虽然没有城市商品那么高大上,但也是种类齐全、花样繁多,让人应接不暇,购置年货的人头攒动,只要有钱,不愁买不到自己称心的年货。
无论从城市到乡村,比以前,现在人们手头经济宽裕了,辛劳一年,就盼过年,购置年货,过一个丰盛祥和的春节,情理之中。
俗话说:“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比过年。”
过年,“节俭”二字不能丢。
“有钱常想无钱日,莫道无钱想有钱。”
没钱的时候会是怎样呢?
01
西海固移乡民千年贫瘠成历史,福建扶贫协作恩泽闽宁唱新歌
最近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感人的故事。
《山海情》说的是宁夏苦寒贫瘠山区西海固在福建对口帮扶下,历经2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走出荒凉贫瘠的土山沟,脱离贫穷落后,勤劳致富,过上了让人羡慕的好日子。
这是中国千百年来山区农村巨变的一个缩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写照。
涌泉村20年前是个什么样呢?祖宗留下的土坯房只能遮风挡雨,靠天吃饭的黄土地勉强糊口度日,就是地方政府免费赠与的脱贫下蛋“珍珠鸡”,也一个不剩地被嘴馋的人吃掉,为什么吃掉?缺肉吃呀!
还有,一条棉被几个人盖,一条打了补丁的裤子要弟兄几个轮流穿,等等。
涌泉村村民就这样祖祖辈辈忍受苦寒,代代相传,就是有几个年轻后生,想着法子躲开父母的眼睛要扒火车到山外看看外面世界,也是不允许的。
从涌泉村到玉泉营,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简单位移,其中还包含着国家英明的扶贫政策,包含着福建对口支援单位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辛勤汗水,还有涌泉村人民思想观念里程碑式的飞跃,这是国家扶贫政策的胜利,是对口扶贫干部与当地扶贫干部的胜利,也是当地百姓勤劳致富的生动写照。
02
扶贫故事真实感人,剧情结尾随意大煞风景
剧情结尾是翻身致富的西海固二代几个孩子代表去父辈的老家——原是不毛之地的大山,如今成了绿水青山,忆过去、看今朝、展望未来。
寓意深刻,富二代不能忘记父辈的苦难,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历程。
这些富二代搞出了一场小闹剧——玩失踪。
因此,《山海情》大结局就有了一段很有意思的片段,讲的是当地扶贫干部马德福功成名就后与几位发小和亲堂兄弟寻找富二代的故事。
他们要么是政府领导、要么是私营企业家,家家有产业、家家有汽车,说话口气也变粗了,出手也大方了,好像20年后他们从苦寒之地进入到了人间天堂。
这与现实周边脱贫致富后的贫困乡村对比,让人好有不真实的感觉。
这些刚刚由脱贫进入到致富的山区农民,真的一下子就过上天堂一样的生活了吗?
但愿这些电视剧里面的镜头是真实的镜头,不是为了典型塑造的结果。
不管怎样,就是进入到了天堂,也不能忘记进入天堂之前所经历的苦难!
这不是道德绑架,也不是危言耸听。
扶贫路上任重道远,就是富得流油了,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在安排《山海情》电视剧的结尾时,编剧如果是这样设计,会不会是锦上添花:
马德福和乡亲们在福建对口帮扶下,脱贫致富后,要钱有钱、要温暖家庭有温暖家庭、要车有车、要产业有产业,这时候,编剧别着急收尾,要想一想,这种由贫穷落后到富裕自由变化是怎样来的?
应该这样编写下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西海固人民富裕后,转过头来帮助那些还没有脱贫致富的山区农民,看看,这样结局,情景会不会更真实些、意义是不是会更深远些。
总结:2022这个年还是应该好好过,除了节俭过年,还要减少聚集,做好疫情防控。致富不忘感恩,过年不忘节俭,应该成为我们这代人的主旋律。
备注:齐帆齐书评影评私教课,第7次作业,1587字,累计21323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