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把人群分为了三种,获取者,互利者和付出者。获取者是想尽办法从别人那里获得到的东西大于自己的付出,获利者是希望双方可以等值交换,而付出者愿意做出付出,不计较自己能得到多少。作者做了一个调研,这三种人哪一种更成功?调研的结果,最差的不出所料,是付出者;然而最成功的同样也是付出者。这个现象引起了作者的关注。
获取者和互利者,往往存在两种局限:一种局限是人际关系上的不适感。他们的付出是要有回报的,这往往会让对方感觉不是那么舒服,限制了关系的进一步的发展,导致深度有限。另一个局限是,他们对自己的付出是有期待的,所以在选择付出的对象时,如果在短期内不可能看到回报,则不会与对方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也就限制了朋友圈发展的广度。
严格的互惠规则带来的恶果,会随着时间不断积累,限制互利者和获取者建立的关系网络的数量和质量。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写道:“衡量一个人的真正标准,是他如何对待那些完全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
付出者不存在上述的问题,建立起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能达到获取者及互利者所不能达到的境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付出者进一步走向成功。
无论是付出者、获取者还是互利者,都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当付出者取得成功时,有一些特殊之处:他们的成功可以扩散到别人身上。一个获取者取得成功,通常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失败。人们会嫉妒成功的获取者,并会想办法把他们绊倒。付出者取得成功时,人们并不会妨碍他们,而是会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们。付出者的成功会产生一种涟漪效应,让他们身边的人也更容易成功。付出者的成功可以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从别人那里攫取价值。“如果每个人都希望你能成功,你就更容易成功。”
对于成功,有各种不同的定义。获取者将成功视为取得超越他人的结果,互利者将成功视为在自己的成就和对他人的公平之间取得平衡,付出者则将成功视为通过积极地影响别人,而获得的一种个人成就。如果拓宽对于成功的理解,把眼光放得更远大一些,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回报,会发现付出者是真正的成功者。
1、付出者的关系更加透明。与获取者和互利者不同,付出者考虑他人,对于自己的付出并没有期望得到回报,而只是希望帮助他人,能有机会为别人做些什么。
2、付出者有大量的休眠关系,可以随时激活。由于付出者没有期望立即得到回报,往往付出之后,关系就陷入休眠。休眠的关系可以像弱关系一样带来新的信息,却不会让人感觉不适,因为已经有了一些共同的基础,不需要像弱关系那样费力从头建立关系。
3、付出者会及时的止损。有人认为,付出者过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一旦出现对别人投资失败的情况,往往会继续追加投入,导致更大的损失。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付出者最不容易犯下在别人身上过度投资的错误。付出者善于接受社会信息,并以此为基础采取行动,而不仔细考虑个人的后果。付出者关注他们的决策带来的人际间和组织层面的后果,愿意接受自己的自尊和声望在短期内受到打击,以便做出从长期来看更有益的决策。
人们在选择为了别人而非为自己做事时,会做出更准确、更有创意的决策。当人们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下作决策时,他们更容易受到自我威胁的影响。当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时,就像付出者自然而然所做的那样,他们就更少地担心自我以及琐碎的细节,而是总揽全局,将那些对于别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放在首位。
4、付出者的做法会进行不断的扩散,从而让更多的人转变成为付出者。这是成功的付出者最神秘的一点:他们攀升到了顶端,但是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将别人打倒,而是找到了将蛋糕做大的办法,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能从中获益。
然而付出者的付出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无限制的付出会让付出者枯竭。怎样才能维持付出者的付出却不导致枯竭?
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看到结果,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什么样的成就,才能转变为一种更强的动力,驱使付出者继续的付出。当付出行为是令人愉悦的、有意义的选择,而非出于责任和义务时,付出行为才拥有激发活力的效果。
另一个是寻求帮助。付出者往往不愿意寻求帮助,他们希望是自己付出,而不愿意麻烦别人。然而在没有其他外援的情况下,光靠自己,很容易走到枯竭的状态。付出者将互相依赖视为力量的源泉,一种整合众人技能,实现更大目标的手段。“人类压力反应最令人惊讶的一个方面,就是一种归属的倾向——也就是说,在遇到威胁时,投向团体的怀抱,彼此提供和获取保护。”
本书最后探讨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最失败的是付出者,而最成功的也是付出者?
作者研究发现,付出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利己利他者,另一种是单纯的利他者。单纯利他者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考虑,自己很容易就走到了人群的底端,因为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没有回报的。当人们持续地付出,不考虑自己的福祉时,他们就面临着使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欠佳的风险。在许多时候,付出的确无法带来成功。在纯粹的零和游戏和胜负关系中,付出很少能带来回报。
然而付出者在为别人付出的同时,也能考虑到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并且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利己利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付出行为背后都混合了让他人和自己受益的动机。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看上去可能没有无私的付出者那么利他,但是他们面对精疲力竭时的坚韧,使得他们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
付出者并不一定都是和蔼可亲的,也不一定都是无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希望获得成功。事实上,成功的付出者与获取者和互利者相比,要更有雄心壮志。他们只是采取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