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窒息的感觉吗?
你可以想象那种胸闷气短头脑轰鸣却无处可逃的无助吗?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强迫自己想象并融入那种可怕的境地中去,但往往不得长久,因为难耐的生理性痛苦总会及时的唤醒我的理智以喝止自己的危险行径。
光是想想就如此痛苦不堪呐。
然而有一个人,却坚守在那样的环境里十六年。无数的坎坷羁绊甚至病体沉疴都无法阻止他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将自己投入到那样恶劣的条件下,迎着风雪搞科研。只为到头来那一句,不负初心。
并且,如果没有那一场意外,这个期限将会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直至完成使命,亦行至风烛残年......
那个令人窒息的地方,叫作西藏。
而那位扼住自己咽喉的科学家,他叫钟扬。终其一生都奋斗在我国种子科研第一线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风雨无阻。
那些缺少氧气的日子里,他屡屡跨越世界屋脊,攀岩走壁,风吹日晒也要找到那一株株在灭绝边缘行走的,在雨雪中“哆哆嗦嗦”,甚至是有些貌不惊人的植物样本。
这一找,就是十六年。
人们多欣赏巅峰那种极致的姿态,又有几人晓得这姿态下隐藏的点点杀机……十六年的风里来雨里去,钟扬教授站在中国种子研究的巅峰,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却在这世界的巅峰之境,饱受风霜,伤痕累累。
长期缺氧,给他的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再加上过分操劳的作息习惯。终于,一身负荷的钟扬教授被疾病压垮了。
可是,这并不是结局......
在数次住院期间,钟教授始终坚持不断地往返于高原与平原之间。对于他来说,心中神圣的事业,是绝对不能落下哪怕一分的,甚至在医生下达明确指示,他的身体再也经不住高原的摧残,“绝对不能再去西藏!”后,他依然,再次登上了那个传说中的世界屋脊。
这一次,他更加卖力地工作着,“我感到了一种紧迫感”他说,“我要快一点,再快一点,把我的研究成果整理清楚,传承下去”。为此,他不惜健康,不惜生命。
然而,天总不遂人愿。带着遗憾,钟扬教授在一次车祸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早已做好了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准备,却不想这一刻,来得这么快,这么猝不及防。他甚至来不及与自己的妻子和尚且年幼的儿子再见哪怕最后一面,就这样,走了,离开了,带着永远的遗憾,结束了他的工作……
一场意外带走了我们的钟教授,他没有如愿倒在种子研究的科研手稿前,没有沥尽自己身体里的最后的一滴精力为祖国的种植事业做贡献。这也许,会是钟扬最最不甘心的地方了吧。
但是我想说,他对我国种植科研所作出的贡献,他为之所奉献一切,都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他的事迹将流芳百世,他的意志,将传唱千古!
他的肉体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他的灵魂,都将余风千古,永不褪色。他的事业,永远不会终结......因为,相信在他的影响下,会有一代又一代国人接手他的志愿,薪火传承,矢志向前,不忘初心。
多少年后呀,站在2018感动中国的舞台上,我们听着钟教授这一生走过的风风雨雨,终于。在同一时刻,一同为着那个,早已离开的生命,潸然泪下……
“爸,我还没长大,你怎么敢走。”他年幼的儿子默默在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掩盖了怎样的绝望,压抑了多少的悲伤。
从此,他要像他的父亲一样,支撑起生命的重量,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做一个牢记使命,不负初心的人,做一个,对祖国,对祖国的事业有用的人.....
......
超越海拔六千米
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跋涉十六年
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
双肩包里藏着
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
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当帷幕落下,这段颁奖词却仍在我的耳畔回响。每一响彻,便宛若又见到那个鲜活的钟教授,凝眉思索的,微微笑着的,豁然开朗的,严肃认真的,时刻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一刻不曾停歇的钟扬教授啊……
他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是时代的先锋,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