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有庆之死

作者: 红色耳朵 | 来源:发表于2023-10-10 08:40 被阅读0次

    对小说《活着》无需做过多介绍,本文要说的是书中令我印象无比深刻的一段情节:有庆之死。有庆是主人公福贵的幼子,有庆在五年级时便早早离开人世,死于为救治县长夫人而献血过量。

    第一次读《活着》是在高中,那时班里的每个人手里几乎都有一本《活着》。多年以来,我一直对《活着》有所回顾,身为一个写作爱好者,我认为余华在“有庆之死”一节中展现出了一个一流作家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值得所有写作爱好者关注与学习。

    我们都知道余华最为突出的写作特征便是语言上的简洁,这样的简洁给他的文字增添了质朴流畅的质感,却也意味着他在某些情况下是惜字如金的。具体到“有庆之死”这一段,我们便会发现,他对有庆死亡情境和因过量抽血产生不良反应的描写并不多,原文如下:

    抽着抽着有庆的脸就白了,他还硬挺着不说,后来连嘴唇也白了,他才哆嗦着说:

    “我头晕。”

    抽血的人对他说:“抽血都头晕。”

    那时候有庆已经不行了,可出来个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是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他还不住手,等到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

    “心跳都没了。”

    但“有庆之死”的情节给我带来的感受令我终生难忘,每每阅读至此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身体外部的疼痛与身体内部不能自控的心悸,仿佛被抽走一管管鲜血的不是有庆,而是我自己。长久以来,我都认为虽然在这部小说中有那么多人随风而逝,但有庆之尤其令人绝望。我相信众多读者都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因为余华把功夫做到了前面,正是有了前期不着痕迹的铺陈,简短的描写才能使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有着深切的感同身受。

    “有庆之死”发生在一个下午,学校的校长(即县长夫人)因分娩大量出血,学校召集学生们前往医院献血。在所有前往医院的学生中,第一个到的是有庆。

    他们一走出校门,我的有庆就脱下鞋子,拿在手里就往医院跑,有四、五个男孩也跟着他跑去。我儿子第一个跑到医院,等别的学生全走到后,有庆排在第一位,他还得意地对老师说:

    “我是第一个到的。”

    “第一个跑到医院”,简短的七个字透露出的两个无比重要的信息:一是有庆的急切可见一斑,他焦急地想给校长献血,他的心地单纯而善良;二是足以见得他的身体是多么的好好、体力是多么的充沛,这样远超同龄人的体能使他的急切如愿化为飞速跑动的身影,这样健康的身体也令有庆的死因排除了体质虚弱的因素,无比清晰地将一切归结为医生的抽血过量。这一刻我们也都理解了福贵为何“指望有庆快些长大”,因为这样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足以顶起穷苦之家的一片天空,我们的心碎或许也存在着对福贵的同情,有庆的死如同熄灭的希望之火令一家人在短暂见到光明后便坠入黑暗。

    有庆之死于小说整体的作用也显而易见。我们都知道《活着》讲的是人生的无常,在无常且艰苦的人生中感受到“活着”的珍贵,体察到“活着”是“活着”的唯一目的。在“有庆之死”之前,小说中死去的所有人物要么是福贵的长辈(福贵之父、福贵之母),要么是福贵的平辈(龙二),带来的震撼总有不足。如何令《活着》中的死亡与其他的死亡有所分别?于是余华安排有庆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只因少年人的死最能使人感到惊愕与意外,因为那是绝对意义上的“非常规”与“非正常”,它令作者隐约感觉到有一只看不到的手在此刻正式介入福贵的生活,预示着死亡的阴霾不仅笼罩于“上一代”和“这一代”,更开始往“下一代”蔓延。是有庆的死亡揭开了“下一代”人(凤霞、二喜、苦根)死亡的序幕,也是有庆的死令读者体会到《活着》中的死亡有别于其他的死亡,第一次看到了命运的作弄与世界的荒诞。

    (完,感谢阅读)

    红色耳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有庆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ew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