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随笔散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的“阅读生命之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的“阅读生命之重”

作者: 尚云楼主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21:45 被阅读14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的“阅读生命之重”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本比较烧脑的书,也是一本不是读一遍就能够放下的书。——至少我现在是这样觉得。

十几年前我阅读它,可是读不懂。现在我刚好四十岁,四十岁的人生经历才能够看懂它,所以我觉得与智商无关。——那时候我觉得很枯燥,因为年轻的生命不想浪费在至少那时认为的无病呻吟上。

现在,十几年的光阴无非是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刚好能够艰难地撬动一点关于生命的秘密。每当我读到这样的句子时,我就会感受到思维张开翅膀,在想象的空间飞翔的快乐: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

——我确信知道作者想说什么,由于这一发现,使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信。因为我似乎突然觉得我离作者并不远,天涯咫尺的错觉,竟让我幸福得眩晕。

实际上,我只是读了这本书的三分之二,可是我已经想要迫不及待地写下这些文字了。我丝毫都不关心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以及弗兰茨的命运。因为这里没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也似乎没有人物命运的浮沉。

——这不是主要的。它只是让你去感受、去思考人性的某个角落。——你因这种阅读的思辨而感到满足: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这些充满哲学意味的话语,在轻与重地抉择、灵与肉地挣扎(考验)中匍匐前进,使你能够慢慢地靠近这些虚构然而丰满的人物。你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气息,听到他们的痛苦……你从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到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只是一步之遥!

然而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就像特蕾莎,试图透过肉体看到自己,于是她经常照镜子。可是每次她都会在自己的脸上发现了母亲的轮廓——那位想让她活在一个没有羞耻,没有肉体差别的世界的母亲的轮廓。       

灵魂藏在肉体之下,没有勇气去审视,永远无法真正的认识自己。特蕾莎每次都能“固执地看着自己,调动自己的意志力,以虚化母亲的影子,然后将之彻底抹去,让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东西留在脸上”。她在镜子里看到了那个“美丽的灵魂”,那陶醉的一刻,就像是“如同船员们冲出底舱,奔上甲板,向着天空挥臂高歌”。——她看到的是一个“真我”的灵魂,它的反面是粗俗的母亲,这个能在别人的面前一五一十细讲她如何做爱并赤身裸体在没拉窗帘的房间里走来走去的母亲。特蕾莎谅解的是她母亲本人——这个藉以粗俗来抛却青春和美丽的女人,却介意“她是我母亲”这层关系。

然而我呢?我是否也谅解了我看得见的自己的粗俗?却介意的是“它是我的粗俗”这层关系呢?

写到这,我不由得想起柏拉图的那个比喻: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我们的灵魂构造何尝不是这样:吝啬与大方,粗俗与高雅,黑暗与光明……——只不过是这两半没有走失,但却有大小的差别而已。我的粗俗的另一半,到底如何呢?

我终于写完它了,如释重负,身心轻松。——就像托马斯的第一次离婚(也是最后一次),竟然让他产生一种比结婚还快乐的感觉——那种由于“生命之轻”所带来的快感的眩晕。可是,当飞翔的灵魂重新归壳,回到现实,面对的又是世俗的不老面孔。托马斯并不会因为一次离婚而获得永恒的自由,我也不会因为这次阅读而一劳永逸。于是,我们又重新跌进了“生命之重”。——对我而言,是我的“阅读生命之重”。

我希望,这是一种幸福。因为,“幸福就是对重复的渴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的“阅读生命之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hi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