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在关系中如果一个人改变,另一个人就会改变。起初深信不疑。现在,我觉得这要看是在某种情境下来说。
昨天下午孩子放学回来打了很多次电话,我都没有及时接到,她就很生气。
最后在我无意拿手机时,才看到刚好有电话来。接通后孩子说她在门外,没有拿钥匙让我下楼开门。
我抱着小宝立马下去给开了门,见面就给她说,我在做饭手机充电在,没听到响声。她说,打了五次,你居然都没听到?一股兴师问罪的样子。
后来我一看,老公打电话,我也没有接到,检查手机才发现,是小宝把网关了,声音又调成静音。
网打开后发现一条消息,是老公发的。他说:“你怎么那么忙啊?电话都接不到的?”我在这句话里读到的全是指责,让我心里很不舒服。
这件事原本就可以这样结束了,可孩子一直数落我说,为什么不操心她,不关心她回家的时间,让她在门外等了很久。
刚开始说的时候我也解释了,她就不信。我说你可以在楼下喊我,我听到就下来了,再说我的手机也不是一直在手上拿着。孩子就借此不满,找各种茬,说她今天回家晚了,又怪我饭没有做好。
此刻,我的解释在她的眼里就是多此一举,是故意不接电话的。然后我心里的怒火就被点燃了。
我说,那你没拿钥匙怪谁呢?你如果带好钥匙会发生这样的事吗?那既然没带了,那你喊一下我,我听到了下来开门也行,自己不知道寻求帮助,只会怨别人,有意思吗?两分钟前,楼上领居出去的时候,你不会请求帮助吗?我说话的语气有所提高,她更不开心了。
然后整个晚上我的心情一直都笼罩在这件事情的阴霾之中。
我就感觉到,有时候孩子怎么就那么的不体谅人呢?下午,小宝在地上摔了一跤,然后我做饭的时候她一直哭闹让我抱,我一手抱着她,一手在做饭。大的回来还不满意,老公也埋怨我不接电话。一件事情过去了就结束了,不要再纠结,可孩子就要争个赢。
当孩子把所有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把我们给的方便当做随便的时候,过多的付出就是一种负担。哪一点没有达到她的期待,就非常不满。
想到一个视频中老师说的,要学会一致性沟通,才能在关系中不产生矛盾。那什么是一致性沟通呢?
第一就是如实地表达我看到的事实,不指责。
第二,我感到怎样,讲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讨好。
第三,我的想法,不回避问题,不打岔。
第四,我的期待。一致性沟通,解决问题,说出意义。
这个一致性沟通的前提是,你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能发火。但凡我们带着情绪沟通,都是无效的。
借此机会反思,我如果用一致性沟通就应该是这样的:宝贝,你在外面等了很久着急了吧,妈妈看到你给我打了四五个电话,最后看到后就赶紧下来给你开门了。那下次如果电话打不通的时候,你就在楼下喊一声,我就知道了。我希望你开开心心上学,快快乐乐的回家。不要为了我没有及时接你电话,而让彼此都不愉快。
可有的时候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就不一样,所以当我听到她抱怨,指责我的时候,我就没有了耐心。
当我们的一致性沟通,没有达到对方期待的效果时,这个时候最需要沉住气,不要让他把我们的情绪带偏了。在沟通的时候,沉住气,不发火也能减少对彼此的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