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辈大多是处在中国制造加工业腾飞的时候,无数的农村青壮年前往珠三角投身制造业奉献青春;我们这一辈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而进入城市的格子间或更加规范化的厂房。我们都脱离乡村,在异乡奉献自己的青春。
只有少数的父辈才能脱离农村的跟脚,彻底扎根城市,而我们走上同样的道路,也同样难以留下。父辈的脱离农村,是乘着制造业腾飞的东风,有着沿海与内地之间巨大的工资差,以整个村为单位的到城市的城中村进行生活生产。
上一辈人往往是一部分人先去开疆扩土,而后就是整村整村整县整县整市整市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在城中村中扎根。其实可以说是一个个村庄的整体迁徙,可是哪怕他们在这工作十几年二十年,依然只会在这个城中村中生活,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探索这个村以外的城市。所以哪怕是在城市,从来对这座城市没有任何的归属感,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只有故乡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属,这座城市只是打工挣钱的地方。
但是在这个城中村,他们却绝不会感到陌生,随着整村的迁徙过来,不出数百米可能就是同村的老乡,走在路上交谈的都是乡音,连带着家乡的饭菜也在村中扎根,大量的人口可以说是在城中村中再建故乡。城市化对他们而言,只是笑谈,他们虽然在城市可还是在乡村。大多数在一个城市漂泊打工数十载,可是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可是他们没有任何疏离感与孤独感,城市的独孤对他们来说就是扯淡,只不过大家一起换一个地方挣钱。当故乡新人来到的时候,总会在这找到亲戚,扎稳脚跟。
不停的劳作,熟悉的生活习惯,亲切的乡音,让他们在城中村一年又一年,其实说到底他们还是农民,一群一起劳作的农民,从来没有一刻成为过城市人。可是他们有着同村人的情谊,熟悉的社会生活,互相帮携的氛围,或许还有极少数的成功的,能一村一县形成产业垄断,真正有规模有集群,共同致富。
而有着高学历的我们,工作环境和工作的薪资是毋庸置疑的比父辈们好,我们能找到更加正规更加规范的工作,有着更多的休息时间。我们不再是像父辈一样,只是在这座城市挣钱,我们也走走这座城市,我们内心渴望留下来。长时间的教育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农民,而是不断向我们描绘着城市的美好,所有的人都说的是读好书,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可是,这带来的是更深的绝望。
高等的教育并没有让我们比父辈超越多少,我们只不过乘着教育普及的东风和落后产业的淘汰,我们不用从事重体力的劳作,从事着看似脑力的工作。可是把我们的对比父辈的时代,我们的岗位能进步多少,大多数依然从事着行业的底层,依然只是在用自己的时间换取报酬,不过是一颗螺丝钉的作用,淘汰了你,立马能找到一个新的。可我们却比父辈想要的更多,欲望更多,我们想留下来,想消费,想过上中产的生活,我们只能将父辈所积攒的积蓄全部拿来,可能都不够在一座城市留下。
我们认为受过的教育能让我们比父辈过得更好,可我们依然只是底层,并且我们不再有熟悉的乡村。乡村只是成为我们童年的回忆,故人早已四面八方,我们再也不会像父辈一样一村为单位迁徙,我们都是原子化的个人。儿时,童年,同村,都已不再,我们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城市,有的可能只是过年时的一句问候,我们没有任何话题,也没有在统一共识上的交流。村在我们这一代分崩离析,我们是回不去的,也是进不来的一代人。村庄的关系对我们的现在起不了任何作用,我们只能孤身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奉献自己的青春,然后换来一张不菲的入场券,侥幸可能我们这代人最终转变成城市人,再下一代彻底斩断了乡村的连接。
父辈与我们,时光匆匆,是时代的前进还是我们真的比父辈更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