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
清代是我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在这期间,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有着很大的发展。
当时的政治背景,清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加强了专制,执政期间有强烈的民族统治色彩。期间,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来麻痹文化知识分子的斗志,还大兴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抗,承袭了八股制度,可以说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民族矛盾、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市民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直都在上演,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当然,也对那些敏感的作家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每个朝代的前期都会在经济上有所发展,大兴水利,开垦种荒,赦罪减税,促进了农业欣欣向荣,又促使工商业的活跃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为戏曲、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也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
清代文学有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的民族思想。第二,对艺术技巧的追求。第三。我风格多样,屈服于压力。第四,新兴文学的崛起。其实这根据这四点,也可以把清代文学按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清代初期。
在清朝统一初期,有强烈的民族思想。散文上出现了极大的飞跃,超越了晚明散文的成就。这时候的诗歌也很有风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人物。一些遗民世人吴家骥、钱澄之等,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民族矛盾和爱国思想,有深刻的内涵。
身为明臣而仕清的钱谦益和吴伟业,虽然他们的身份与遗民不同,但是作品内容依然是不忘故国,充满着爱国情怀,很具有艺术感染力。
第二阶段:清初和康熙的后期。
在康熙后期不再以民族矛盾为主。这时社会已经渐渐进入了稳定时期,生于清代、长于清代的这些作家致力于对艺术技巧的追求,经常写一些吊古和山水题材的文章,其中代表人物是查慎行和赵执信等诗人。
清初的词坛有陈维崧和纳兰性德,也是代表人物,为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期间,小说戏曲逐渐超过了诗词散文。
由吴伟业创作的《秣陵春》,李玉创作的《牛头山》,主题都是亡国之痛。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戏曲中的代表作。
小说在这时诞生了长篇章回小说《水浒后传》以及《说岳全传》,短篇小说则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
第三个时期:雍正、乾隆时期。
风格多样,屈服于压力。在这期间,考据学兴起,引导文人脱离现实进行学术研究,乾隆期间大量销毁并篡改了不利于清朝宫廷的书籍。很多作家都屈服于朝廷的压力,安于现实,创作反映现实的内容的比较少。
诗说诗派比较活跃,代表人物沈德潜、袁枚等人。他们风格各异,有的奇峻险峭,有的清炯倜傥,还有反映人民疾苦的郑板桥。
散文:以姚鼐、方苞为主的桐城派,言辞简约,但缺少一种宏伟的气魄。
长篇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达到了清代小说的高峰。
第四个时期:嘉庆初年到道光20年。
新兴文学崛起,以龚自珍为代表,带有启蒙主义思想的作家,富有瑰奇璀璨的诗词散文开创了文学新风气。
长篇小说:李汝珍的《镜花缘》。
总之,清朝的成就主要成就体现在小说上,数量大是历代之首。佳作频出,类型也扩大到了才子佳人、才学、讽刺小说和公案小说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