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读不可》
——关于阅读的那些事儿
这是本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文摘书。分四个章节:一、情不知所起;二、灯下读故事;三:画风云人物;四:冷眼看世界。

昨天上午10点左右,阳光给春雨绵绵的蓉城带来了春天。望江公园的一位文友发来微信,让我马上去望江公园喝茶,他还说明天望江公园有活动。遗憾的是我要照顾父亲的生活,不能够立刻前往,只好遗憾的说下次再约。但是我心里知道,明天我一定会去望江公园喝茶。
今天早上八点,去超市买了三袋米,妹妹说要多买一点米,还要囤些其他的日常用品。回来后,马不停蹄地又到房顶去给海椒苗浇水。回到房间,囫囵吞枣般的把早餐灌进了肚子。与蒲先生一起,往望江公园出发。

蒲先生选的座位,居然与上次和望江公园的文友喝茶时的座位一模一样。对面的石头上写着:碧鸡坊,薛涛故居。

坐定以后,拿出成华区图书馆借的《非读不可》和笔记本开始阅读。当时选择借这本书,是因为第一个章节的一篇文章《母亲,我让你等了那么久》。
作者讲了自己的母亲仿佛真的老了,变得像孩子一样的缠人。一次次打电话让作者回去,作者都以工作太忙没有答应。母亲甚至说你可以给领导说你母亲得了癌症,你必须回去。作者只是心里想,为了让自己回去,母亲怎么能这样说呢?
后来母亲就自己带着东西,在暑气蒸熏的时刻,来到作者家,与女儿相处了愉快的三天。母亲回去的一个星期后,姨妈打来电话说你母亲病了快回来。
作者回去以后,母亲仿佛没有生病,还准备了一大桌子菜。晚上天很黑,作者要坐夜班车回去,母亲天赐把她送到车上。还追着班车边跑边喊: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从此以后母亲没有再催作者回家,只给他讲了一些开心的事。过了半年姨妈又打来电话,说你妈生病了。等作者赶回去的时候,母亲早已不再人世了,因为半年前母亲就诊断出癌症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母亲为孩子想的多,孩子又为自己的孩子想的更多。就像作者最后说:我真的这么忙吗?当暑气蒸熏的时候,作者在家里开着空调吃着冰棍儿,母亲却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拿着东西来看她。
上班族的确很忙很累,我深有体会,但这并不是不关心自己父母的理由。母亲在世的时候,周末我从来不出去与朋友聚会,就在母亲家里煮饭,等一大家子人回来过周末。
有朋友说:“你可以一月做一次就行了,其他三周你自己安排。”我说:“我母亲从来没有要求我这样做。但是我看到母亲很高兴,我就这样坚持做了几十年。”的确我有弟弟和妹妹,我也从来没有对他们说,大家轮流这样做。在我的带动下,我们姐弟妹三人很团结很和谐。这也是我母亲非常欣慰和自豪的。

文中坚强隐忍的母亲,看得我泪眼婆娑。抬起头看向远方,不经意地看到对面的老人和我一样在静心阅读。尽管竹林中小鸟欢快的叫着,人们大声的谈笑风生,都不影响我们用心阅读。

望江公园真的是竹的世界,碧鸡坊犹如被竹包围着,置身于空气清新赏心悦目的竹林中,喝的是茶,品的是竹韵。
这时一个年轻人走到我面前,“给我的钱,我好吃饭。”我抬头看了他一眼,脸有点花,黄色的防寒服上油渍不少,衣服的扣子也结错了,“你为什么不去工作?”“我有精神病。”我二话没说,从包里拿了5元钱给他。
见他走远了,就对蒲先生说:“看来,我以后得多准备一元的钱,这样我就可以给5次了……”“你看,你看,他又去要问别人要钱了。”蒲先生的话中透出这个人就是游手好闲,以要钱为职业。“你看,我发表了文章,后面的赞赏大有网络乞丐之嫌,我都不好意思与人分享。何况他一个大男人,开口要钱了,就给他呗。”
我和蒲先生在这里碧鸡坊消费的是套餐,20元喝茶吃盒饭,外面的小吃15元,他还得要10元才够吃一份面。

太阳又出来了,喜欢晒太阳的茶客,高兴的可以晒太阳了,不喜欢晒太阳的茶客,在凉棚下也高兴了,晒不到太阳了。我继续翻看着《非读不可》。

第四章主题《冷眼看世界》中,肖复兴的文章《年轻时应该去远方》,同样令我印象深刻。当儿子告诉作者将利用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儿子出发第三天后,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作者听到后,鼓励儿子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要敢闯敢拼,在经历和磨练,培养自我的独立和奋斗精神。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这篇文章,在肖复兴的散文集里曾经读到过。初识肖复兴,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曾经教过的一篇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肖复兴。课文讲了作者去叶圣陶老先生家做客,并帮他修改作文。从中感受到叶老对人平易真诚,对文一丝不苟。堪称人品和文品的楷模。从此,叶圣陶老先生和作者肖复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离开碧鸡坊,一直在想昨天文友说的今天望江公园有活动,一路都在寻找活动的消息。终于在离开望江公园大门时看到巨幅广告:4月3日10:00—17:00,讲解三月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地点薛涛广场。可是我喝茶的地方就在薛涛广场,只有一个练太极拳的教练和一个学员。我反复问蒲先生,今天是不是4月3日。
问度娘,原来今天是农历三月三,也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和瑶族最为典型。
农历三月三,春秋时期就已有文字记载。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在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描述了三月三,王羲之与朋友在会稽山阴兰亭曲水流觞的雅事。杜甫的诗《丽人行》描写了三月三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明天要照顾父亲的生活,今天望江公园喝茶,算是小长假的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