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里“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指自己。这样的解释未免太过苍白。从生理机能上来说,“我”都是由上千万个不一样的基因拼凑成的,从意识上来说,“我认为”、“我觉得”、“我想”都是每个“我”思想的产物。也可以说,每一个“我”在外在和内在都有很大的差异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不单单是自己这样简单,我还是不同于他人的自己。这样的“我”是棱角分明的,他从不随波逐流、从不妥协放弃、从不傲慢自大、从不妄自菲薄……
张国荣的《我》很好地诠释了“我”的内涵。“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放的赤裸裸……”唯美的歌词再加上张国荣草草了结的一生,我听出了寂寞之余,也很欣赏他能有这样一种超脱自我的人生态度。
“我”是独一无二的,如果非要在它前面加个形容词,常见的也就是“大我”、“小我”,从来没有见过“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西游记里有一个桥段是说六耳猕猴乘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假冒孙悟空,他与孙悟空在观音、玉皇大帝、唐僧等等面前要他们进行分辨,他们都无法分辨真假美猴王。看见该段落的自己还很小,我当时会幻想世界上如果还有一个跟我一样的我,那该是多么有趣的画面。现如今长大了,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那份天真无邪,我倒开始反问自己,怎么会有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呢?另一个我的样貌、言行举止都如我一般,可能吗?刘姥姥逛大观园时不小心走到了宝玉的怡红院,看见了一墙的西洋镜中的自己,又是惊喜又是好笑,说了句“亲家,你怎么来了,还跟我穿的一样”。难道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在镜子里?因为个体的特殊性,我也只能想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应该只能在镜子里了。
人们一说到镜子都会想到一个词“镜中花,水中月”,这个词的意思是说这些事物在镜子或者水中看着很美,但是都是虚幻的。但是物理告诉我们,镜子由于光的反射的原理而在镜子中形成与实物相同的图像。这也就是说,镜子里的另一个我的样子就是我自己的样子,尽管它是虚幻的。这个结论对于一部分的人群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与镜子有着一辈子联系的女人来说,这是一个不知道是残忍还是欣慰的事实。
懵懂的小女孩刚刚了解打扮地像妈妈一样是最漂亮的。于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的样子是这样的:鬼鬼祟祟地着妈妈的样子将妈妈的口红、粉饼等等的化妆品学认真地往自己的脸上肆意地涂抹,然后再把妈妈新买的对于小女孩来说还是超大码的裙子和高跟鞋套在身上,摇摇晃晃地欣赏着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一副搞笑鬼马的喜悦竟忘了等待她的是妈妈的无奈或者是一顿臭骂。
小女孩慢慢地长大了,直到有一天她的同学告诉她:XXX长得真是漂亮,那么多人喜欢她。她又会看着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微胖的身材外加圆鼓鼓的脸蛋,一身宽松的校服,一头怎么都梳不整齐的头发再加上星星点点的青春痘。那一个我沮丧着低着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她想着为什么漂亮的那个人不是自己,为什么我喜欢的男孩都不会喜欢我。于是,她总是不说太多的话,总是顶着一头厚厚的刘海几乎能遮住整张脸,她总是不相信爸爸妈妈告诉她我的女儿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子。女孩渐渐地不照镜子了,那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也就此消失了,哦,现在想起来总是给她一个理由,也许她也不想看到我不开心。
懵懂的青春时期悄悄地过去了,女孩也在不经意间褪去了过往的纯真渐渐散发成熟的味道。她有可能找到了一个让她愿意永恒的男孩,有可能也爱过了很多个,渐渐露出疲惫的脸庞。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又出现了。她认真地拍着脸上的护肤品希望拥有一张干净的脸庞,她认真地换着各种各样的衣服将每天的出门当成了一场T台秀,她自信地望着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还自恋地觉得全世界已经没有女孩比她漂亮了。周围的赞美声或疑惑声,是女孩不断改变自己的动力。很多女人都舍不得这个时候的自己,也总是和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频频相见。一来时刻保持着那份青春活力,二来总是怕会因为仪表上的不恰当而闹出笑话。
接着,女孩就与一个心仪的男孩结婚了。这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也在总是在克制着却总是藏不住那夺眶而出的眼泪。过了不久,女孩挺着个肚子望着另一个自己一边担心一边傻笑。再接着,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终于卸下了宝贝却望着另一个自己一身的脂肪束手无策。有可能接下来另一个我又渐渐地不出现或者出现的频率很低。她所有的心思全放在呵护她的宝贝和家庭身上,竟然都忘了自己眼角的皱纹深了,皮肤也渐渐地黄了,很多年轻时的衣服也穿不出当年的味道。我想,这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也不愿打扰这样一位贤惠且温暖的母亲(妻子)。
在无意间,我看见了我的妈妈坐在许久未关顾的梳妆台前,撩着她渐渐被白发侵蚀的黑发,另一个妈妈的表情平静地不起任何波澜,我也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我想告诉她,不管岁月多么不饶人,您在我心中永远那么美丽。
现在,我站在镜子前,和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挥挥手跟它问好,我希望她能和时间做朋友,能永远与知识同在,能在她脸上看到越来越从容和自信的另一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