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学校老师以及英语培训老师交流比较多,老师充分肯定了一个四岁孩子在自理能力以及照顾他人情感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另外的一个问题。
孩子不是特别愿意主动的表达,更愿意在团队中保持安静,如果老师提问,并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点名问到,他能正常的回答。
作为家长和老师,很多时候希望看到孩子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一旦孩子的表现不是这样,便会觉得相较于其他孩子他有不如。
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英语培训,每周两次,老师要求父母陪孩子每天复习,在微信群里打卡。
这个事情过去半年了,我一直没怎么关注。
有一天,我在这个班的微信群中,看到了一个女孩子的在家读英语的打卡状况,发现这个女孩除了能够记住整篇课程,还能够每个单词的发音准确。
这个女孩非常了不起,我在想儿子能否做到她的这种程度。
我和老婆便开始了每天陪孩子打卡,经历了两个月,我发现儿子很难做到这个女孩的程度。
现阶段学的英语非常简单,从一个单词、到两个单词、最多也就四个单词,孩子对不太熟悉的发音有着一种天然的不自信就。
我非常失落...
我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
同样的效果,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别人可以轻易做到的,他要更费力。
我再次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强调不要把孩子进行比较,其实发现差异的时候我有了比较的心理。
进而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特别突出,我落近了一个思维的死胡同中。
过于单维的看孩子的天赋,我儿子情感细腻,更加敏感,更加害羞,在移情上,他是佼佼者,但是也限制了他语言表达。
《一席:郭婷婷:各色人类研究》中有提到这么几个信息和观点。
1、DNA的作用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得多
2、在自由度高,物质丰富的环境中,DNA的作用更大,好的环境是让人越来越活成自己天性的样子。
这个演讲中提到《自然》杂质梳理了过去半个多少世纪3000对双胞胎研究结论,公布了认识、社会交往、价值观的想过研究,某些特征受遗传影响有多高。
数学遗传率40%~60%
语言遗传率50%~70%
离婚遗传率30%~50%
烟瘾遗传率50%
注意力遗传率70%
3、基因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大
想到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己上学的阶段也基本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直到后来参加工作,开始自己选择主动表达,这段经历非常清晰,而且经常逢人就说我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自我塑造过程。
在孩子教育上,父母唯一能做就是让他有充分的环境来发挥他的天赋,包括语言能力。
承认人与人之间差异性,天赋能力的异同。
这中间还提到了烟瘾的问题,遗传率居然高达50%,我对这个数据表示怀疑,否则我相信疾病的遗传率可能更高。
我父母都有高血压,我亲弟弟也患高血压,我暂时还没有,未来呢?
基因是自然概率来决定的,环境却是人能够选择和创造的,共同作用于人,形成现在的你。
科技未来可能改造基因吗?让人的智力更高,没有某类疾病基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是不可行的。
改造掉某类基因的劣势同时,也会丧失掉它带来的优势。
人对自我的塑造,除了自我行为、社会行为改造,底层的基因改造现在行不通,也无法想象,但是我认为有朝一日,人一定会动手重构自己的基因密码,也许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和智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