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双胞胎家教教育社会热点
引入网络公开课的生活,世界会怎样?

引入网络公开课的生活,世界会怎样?

作者: 龙沫沫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15:28 被阅读27次

    讲教育制度时提到非制度化教育,引入云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现状,给学生再次介绍“网络公开课”,尤其网易公开课中TED和可汗学院的资源,还有超星图书馆app里的公开课资源。不知是否有人有意识看一看。

    课间,习惯性在教室里走一圈,看看学生们在干什么。绝大多数人,手机粘手,刷屏、游戏,抓住分秒阅读以便成长自己的不多。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其实,我想建议,为什么不尝试把网络公开课和无穷尽的阅读思考带入当下的生活呢?网络公开课有各个学段各种类型。人文社科的,数理工科的;理论型的,实践型的;生活常识型的,学科学习型的;视频影像的,音频声响的;或者,我甚至可以把经典的文本呈现,视作某种形式的公开课。(其实,“课”的内涵不是那么简单。)

    引入网络公开课的生活,世界会怎样?

    可以变一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记得试图给男娃扩大数学文化体验时,我从网上找了培训机构的数学试听课。虽然生动活泼,但从课程架构及学科深度探究角度看,整体课程略显单薄。关键,若要深入,交钱。于是,转去找更大的平台,比如网易公开课。娃们前年开学一个月,我一直琢磨如果不去上培训班,能否有辅助的数学学习?是否可以让他系统地接触数学世界中的各种概念,玩玩乐乐中,把数学的整体框架,核心概念初探一番?方便之极,几分钟,就发现有若干数学系列课程。《学渣学园》的第一集《集合》,十来分钟,看得我们哈哈大笑。结束时问娃集合的三大特点是什么,他解释出两个,比如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不重复性。让我有点惊喜。他就看了一遍啊。十一前,我从kindle平台借了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读后,深受启发。他用“精熟教学法”和布鲁纳的知识学习分类来解释自己YouTube上的教学视频,解释当前教育制度中课堂教学的利弊,尤其解释了时下互联网时代个体学习利用网络资源的可能性。可汗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所以也令人琢磨,像娃们的家庭学科辅助,是否也可以不限制在围墙之内?娃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达到什么程度,不让他接触,我怎好知道他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不是只有在尝试过程中才容易展现出来的么?如此一番,让我对“翻转课堂”“终身学习”“学会学习”大为折服。朗格朗上世纪六十年代写《学会生存》,萨尔曼·可汗短短三四年搞出个可汗学院,真不是盖滴。比尔盖茨支持可汗,绝对远见卓识。因为,家庭教育也因此而变。

    可以变一变成人的学校教育经历。只谈大学阶段。工作原因每周都和本科生探讨教育理论,几年下来,深觉日常教学最困难处在于本科阶段的大班授课方式。教师如何在数十分钟内激发已成人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蛮困难。随便扫一眼,很多人争分夺秒刷屏。这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大一可能少点,大二多一些,大三再多一些,大四更多一些……通过课上课下交流,我常想,学生们十二年受教所养成的行为和思考习惯,是否部分阻碍了他们的自主和野心?是否因为不习惯于自我抉择,以至于,面对自由自在的Wi-Fi选择,即使知道应该投入专业学习,也不忍心浪费哪怕一秒钟的刷屏尝试和体验?我能部分地认为那种刷屏是一种自我尝试和探索么?从个人成长的经历看,我理解刷屏的乐趣。一段时间,自己也会因某些迷茫混迹于刷屏带来的新异,熟识或不熟识的人之间的互动。无意识刷屏行为背后,很多情况是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知如何安放自己,不明什么对自己有用,无法面对某种困难……但是,如果……如果有了合适的材料,可以让人在迷茫中寻着内心的疑惑,困扰,寻找网络中相对优质的课程资源,是否我们的课堂探讨就有了丰厚的基础和生命力?

    曾接触过十二个学科方向的学生:语、数、外、物、化、生、地、史、思、音、体、美。他们专业背景不同,我们的理论课堂探讨效果差别非常明显。音体美三个专业的术课多,他们日常学习方式和其他学科专业学习不同。尤其体育,一天下来,术课课业让身体疲乏,难以调动精神去深入思考,平日里静心阅读的时间也少。而音乐专业的灵动,美术专业的优雅,同样让非其专业的基础理论学习变得困难。所以,在他们的哲学类课程、教育类课程里,显见缜密的逻辑思维。可是,你又会发现,这三个方向的学生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具备必要的逻辑思维,有较好的理论探究和思考能力——这些,非大量阅读积累和文本表达不足以实现。——所以,和这三个方向的学生交流,我时不时萌发个念头,“是否当学生们真正体验了阅读的快乐,思考的魅力,对课程自如把握的得意,那种课堂理论的探讨才有活力?”

    暂且不管用什么学业评价方式来评判本科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班级里真的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相对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这些学生的听讲、讨论、课后专业阅读或写作都富有生命力。还有至少一半的人,那一颗心,较少得到过静心阅读的滋养。因此理论探讨容易搁浅。我常想,或许是,可是,又觉得,当你具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时,人会主动寻找喂饱自己的东西。只是,这好奇用在哪里,这份精力走向何方?

    当你这个课程学习疲劳时,何妨找找网络里的公开课看看?我大汗淋漓从运动中返回时,头脑非常清楚,思维也显得比平时敏捷。就我批阅作业印象,总感到学生专业知识主动积累,尤其相关的吸收,少了。

    行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材施教?难道仅仅是因材施教么?为什么不让这些已经通过高考门槛的人,依然保持可贵的好奇心、求知欲呢?本科的课堂不限制手机,所以,手机随处可见,合理利用手机和互联网,找到丰富适合的资源,能让人在大学里过得自由自在,幸福无比。既开阔视野,形成各种独立思考;又不耽误社团活动,不影响专业学习,调节情绪,还能为爱情婚姻奠定基础……公开课的美妙,为啥不去体验呢?

    可以变成人的刷屏快乐,刷公开课,刷文本,更容易持久地快乐。值得一试!

    我总感觉学生对问题的敏感、主动的探究碰撞次数要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那,文本嘞?

    个人以为,文本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开课,信息量极大,尤其适合培养和发现内在的自己。

    把别人的知识,即书面记载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变为自己对世界的解读,或者愉悦自己生命的源泉,不容易。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个体探索、接收、消化以及由此而发的创造的愉悦感,那种自主的快乐。看学生们刷手机玩游戏,总隐隐以为是因为未得着书面本文阅读的滋味。

    书面阅读感觉困难时,可以看表达更为通顺的文本。好比,你看本科教材困难,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有点糊涂。那为何不看看专科类似的教材?或者查找其他出版社,其他历史时期的类似教材?这一连串的追逐,不乏得之雀雀,无获而叹的起伏体验,比游戏中的撕杀一点不差。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相关外围知识的积淀也在追逐探求的过程中得到夯实。

相关文章

  • 引入网络公开课的生活,世界会怎样?

    讲教育制度时提到非制度化教育,引入云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现状,给学生再次介绍“网络公开课”,尤其网易公开课中...

  • 没有网络会怎样

    没有网络会怎样,每天我们都要用手机电脑电视机,每天我们都要用到网络,这好像成了理所当然,玩手机成了家常便饭,更有...

  • 感悟—学习是进步的阶梯。

    假如世界上没有电灯,假如世界上没有光明,假如没有网络,假如没有火药,这个世界会怎样,这个世界本不是这样的,正因为有...

  • 杂记Ⅱ奇思妙想篇

    如果可以重新创造一个世界,你会创造出怎样的世界? 如果抛去责任,物质需求,社会看法,你希望过着怎样的生活? 如果除...

  • 《孤独深处》之——北京折叠

    生活是怎样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世界,生活都是如此的不同。 你是怎样,你的生...

  • 我的世界会怎样

    我,九零后,今年二十五。 不知道从何说起,或许也不用说什么吧,我是个挺纠结的人,挺容易胡思乱想的人,我的世界很混乱...

  • 2019-10-23

    上午听3节公开课感受 01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讲,细致讲,强化练习 02 问题的引入需要精心设计,联系生活,联系已有...

  • 熬不过的日子

    我们会领教世界是何等残酷 也会懂得世界是怎样的温柔和美好 它先带你,去感受现实世界的冰冷和无奈 生活的压力让人无处...

  • 没意思

    如果世界上, 没有传奇,会怎样? 没有英雄,会怎样? 没有神明和鬼怪,会怎样? 没有爱情会怎样? 没有贪婪和恐惧又...

  • 网络资源之公开课

    本期整理网络公开课网站 网易公开课 http://open.163.com/ 中国公开课 http://openc...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引入网络公开课的生活,世界会怎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dw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