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管理三部曲:看见、暂停、表达
看见:情绪的源头在哪里
暂停:我才是自己的情绪教练
表达:我需要你这样做
积极暂停:是指当情绪不好,比如生气、伤心、沮丧等时,不沉浸在这些情绪里,而是想办法从这些情绪里跳出来,找到一种方式,或去一个让自己感觉安全的地方,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我们把这个地方称为“积极暂停角”。
2.倾听
(1)注意自己在倾听时是否有敷衍、打断、指责或说教等行为;
(2)如果有,要有意识地改变这种行为,先从“倾听”开始;
(3)停止说话,只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能给我举个例子吗?”“还有呢?”
(4)当孩子说完后,问问他是否愿意听你说;
(5)在分享了你的看法后,要关注于寻求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法。
3.信任
一个充满自信和勇气的孩子,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也能抵抗外界的压力,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
信任孩子,给他犯错的机会,这是孩子最健康的成长方式。
4.认同感受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是给予他们能量的开始。当他们相信,不管自己拥有哪种情绪都是正常的,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5.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跟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我看得出来,爸爸没有按约定赶回来,你很生气和失望。”
(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告诉孩子:你的感觉没有错,但是你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你还可以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即分享自己有同感的时候。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在这个时候,孩子是愿意听你说的。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有什么想法,跟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如果孩子没有想法,家长自己也可以提出建议,直到双方达成共识。
6.修复错误的4个“R”:
(1)承认错误(Recognize your mistake):
意识到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任何一次冲突的产生都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原因,有时仅仅是家长的态度不够好,就会引起孩子的反叛。
(2)连接(Reconnect):
父母与孩子发生冲突后,双方的关系处于破裂阶段,纠正错误前先连接,能够让父母跟孩子心连心,让孩子重新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看着对方眼睛,扶着他的肩膀、拥抱等。
(3)和解/道歉(Reconcile):
因为性格的不同,有的人很难说出“对不起”3个字,而有的人则喜欢过度道歉。在这里,和解或道歉要做到简单而真诚。如果父母是真心向孩子道歉,哪怕只有几个字,孩子也能感受得到。相反,如果父母不是发自内心的道歉,孩子就会觉得厌烦与不被尊重。
(4)解决问题(Resolve):
经过前面的3步之后,就可以开始解决问题,寻找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经过前面3步就试图直接解决问题,你会发现障碍重重,因为孩子还处于负面的情绪当中,他感觉不到爱,从而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爱与价值感,他不仅不会跟你说实话,他的关注点也不在事情本身,而是“我要怎么做才能让父母爱我”,或者“我要怎么做,才能逃避父母的惩罚”。
父母可以用启发式提问与头脑风暴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做可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让孩子从错误中得到学习。并且父母愿意承认错误,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犯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修复关系,也可以关注于解决问题。
7.认识错误
他只是犯了一个错误,他本身并不是个错误。
首先,家长应该用同情与和善去回应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而不是羞辱、抱怨或说教。
其次,在合适的时候,家长可以使用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索错误的后果,比如:你觉得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用的是“我们”而不是“你”,这样的说法能让孩子感觉父母和他站在一起,会和他一起面对问题。
最后,父母可以选择一个时间,邀请家里的每个人分享自己当天所犯的错误,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孩子就没有心理负担,能够真正学会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微笑着面对错误,并从中学习。
8.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家长要放下自己对待生活的沉重与匮乏,将希望与丰盛传递给孩子:同时怀抱希望和美好,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东西。
给孩子好的感觉,意味着无论孩子表现得好与不好,都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他们气馁的时候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9.花时间训练
第一步,父母首先要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下来,不要指责与抱怨孩子,而是一边做,一边和善地给孩子讲解。
第二步,让孩子参与进来,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这是一段很好的亲子时光。我们常常把生活与教育分开,而事实上,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将其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孩子更愿意在生活中学习,也愿意成为父母的好帮手,这样的方式会大大激发孩子的兴趣。
第三步,当孩子学会技能后,要让他来做,家长在一旁欣赏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一些,要多鼓励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并慢慢养成习惯。
最后,当你感觉孩子已经准备好,就让他自己去做。“闭上我们的嘴,拿开我们放在孩子身上的手,祝福孩子在这件事情上走向独立。”
10.建立惯例表
(1)选择一个生活中让你感到比较“头疼”的时刻,比如早晨起床、晚上睡觉、下午放学写作业等,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
(2)和孩子一起对需要做的事情进行头脑风暴,列出这件事情的所有环节。以晚上睡觉为例,睡觉前需要洗澡、刷牙、换睡衣、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讲故事、拥抱亲吻等。
(3)和孩子一起给这些事情排序。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哪怕他的建议有些不合理。
(4)拍下孩子做这些事时的照片,贴在惯例表每一项的后面(或者画出来),他们会很开心。
(5)将制作好的惯例表挂在家里醒目的地方。
11.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1)通过视频、故事、讨论的方式,告诉孩子时间的重要性。孩子会感到很惊讶,原来时间如此宝贵,短短的一分钟,一台超级计算机可以运行上万次,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历史。
(2)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肤色、种族、家庭出身等,但时间是我们可以管理和掌控的部分。
(3)在讲解怎么使用时间之前,先跟孩子讨论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是“想做的”。
(4)给每件事情做时间预算,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每天看书、写作业、吃饭、玩耍等的时间,当这些时间加起来超过24小时,就说明孩子在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这样就需要重新计划时间表。
(5)让孩子找出自己浪费时间的事情。并告诉他,浪费时间的事情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浪费掉的,比如看电视或玩的时间太长:另一种是因为别人的原因浪费掉的,比如坐车回家的时候堵车,别人转达错家庭作业,导致自己不得不重写。对于别人造成的时间浪费,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对于自己造成的时间浪费,却可以想办法进行调整。
12.约定
(1)在心平气和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坐下来,互相尊重地讨论需要达成约定的问题。重要的是,要等大家都冷静下来才能进行理智的讨论。
(2)在讨论过程中,要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其关于问题的想法和感觉,而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分享。
(3)所有人分享完想法后,进行头脑风暴。不管头脑风暴的想法有多荒诞或疯狂,都要如实写下来,这样才能让头脑风暴变得有意思。不要对头脑风暴的想法加以评判。
(4)写完之后,可以一起讨论,去掉一些不可行、不尊重人或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5)在最后剩下来的几条解决办法中,选择一条大家都认可的办法。
(6)如果可以,为约定规定一个确切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时间。
(7)如果孩子没有遵守约定,可以尊重地问他:“我们的约定是什么呢?
13.启发式提问
(1)不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或“为什么不”,因为这样的提问会让孩子感觉到质疑与否定,引起他本能的反抗和拒绝回答。正确的方式是使用“怎么”“哪里”“什么”等疑问句来问,提的问题越具体、越小,就越有效。
(2)当一方很生气或烦躁时,就停止提问,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再提问。
(3)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允许孩子不知道,这是思考的开始。
“你要怎么做,才不会让你的牙齿感觉不舒服呢?”
“商场里人很多,你又很兴奋,要怎么做才能玩得开心又不会走丢呢?”
“8点上课,家离学校有20分钟的路程,我们现在要怎么做才能保证在7:40之前出门呢?”
14.特殊时光
当父母把一件事情赋予仪式感,孩子就会觉得这件事受到了重视,从而会认真对待这件事,并在其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仪式感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让孩子感觉到价值感和归属感很有效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