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一直有这么一种认为,教小学语文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知识,只要肯负责任,时间加汗水就足够了。由字到句、段、篇,掌握基本的知识,督促学生去完成,平时多刷几个同类型的题,考试时成绩也还不错。在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意思是我们要教会学生考试,让学生掌握考试的基本方法。
事实证明这样想法与今天的新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学生为分而学,教师为分而教,见分不见人,丧失了教育本来的功用,造成教育的短视和人文精神的丧失。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这样写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将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墨守成规的教法呢?
我们班上有几个小书虫,经常在我面前炫耀,你觉得什么什么书好看,他觉得什么书好看……对我这样从不看书的人来说,我哪里插得上他们的话题,经常是“嗯,那好”“哦,不错”把孩子们敷衍过去。
一天,一个叫王春森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向我推荐《孙子兵法》:“老师,这本书好看,我借给你。”天呐!我哪有那精神钻研孙子兵法?一天的作业堆积如山,还要备课,更让人头疼的还有上级交办的杂七杂八的一大堆的事情。为了不让孩子扫兴,我把书接过来随手就放在办公桌上,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去动过它,因为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心想等我有空了再去研读它。都期末了,我收拾办公桌,发现《孙子兵法》还乖乖地躺在桌上。我不好意思地把书归还了主人,他高兴地接过书,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说实话,我真的怕他在那个时侯和我聊《孙子兵法》,这个孩子太给我面子了。
为了能在孩子们面前多少有点价值,从此以后,我就下定决心开始读书了。我读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就是和孩子们一起读的《不老泉》。后来就参加了一些读书会,慢慢地就停不下来了,越读越有趣。
现在,我只要看到网络上有什么关于阅读之类的一些公益组织,我都会去争取。这就是阅读改变了我对工作的态度,给我增添了工作的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