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的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有些人可遇不可求,读书也是一样,遇到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优秀人的一次邂逅,如果遇到了,就一定要好好珍惜。
记得在《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中,有过这样一段对书的描述:在某个特定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写的一本书里有近30年的经验之谈。如果你读完100本书籍,就跟修炼3000年的功力没啥区别了。今天的这本由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写的《专业主义》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可能大家对大前研一教授没什么概念,这么说吧,他是唯一赢得西方企业家和管理学界尊重的亚洲专家。2018即将过去,如果没来的及细读一本书,那就选这本吧!而且读完后还要继续读,一本好书不应该只读一次。
专家首先要理解专家的基本条件,然后再去思考如何成为专家。
一.颠覆“专家”
什么是专家?
以往我们对专家的认识是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专业主义》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专家的认识,从新定义了专家的概念,要想成为专家,我们需要具备这样的人文精神:
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
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道德,而且无一例外的将顾客放在第一位,
具备永不衰竭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
告诉我们世界多变,要成为一个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专家。除此之外,要想成为这种专家还需要具备四项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适应予盾的能力。
一.先见能力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因此,方向很重要!
今后的时代所需要的先见能力,是能够看清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
二.构思能力
如果说“先见”是对趋势的把握,那么“构思”就更注重的是行动力和执行力。
要想成为新竞争领域的霸主,不仅要能够抓住机会,还要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也就是说要在所预见到的未来蓝图的基础之上,构思新的事业并付诸行动。
三.讨论能力
未来,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精细化,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越来越需要依赖于团队。当我们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与成功的模式时,从理论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至关重要……讨论问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与素质。在成就事业向目标靠近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讨论和修正,这样我们才能回避风险安全到达。同时,大前研一教授也向告诫我们避开讨论的误区
1.避免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讨论
故作学者的姿态以及耍小聪明的态度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客客气气的态度则会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2.讨论要符合逻辑 逻辑是全球唯一的通用语
3.避免诡辩
不可把诡辩与符合逻辑的讨论混为一谈,这两者貌似相同,实则迥异。当讨论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时,满怀自信地与别人激烈争论的人,会使会场的气氛显得非常热烈,这些人的发言大多属于诡辩,他们的目的在于谋求自身的利益。诡辩也是符合逻辑的,稍一疏忽,我们便会陷入诡辩者的逻辑。
四.适应矛盾的变化
在企业经营中包含很多的矛盾,矛盾的解决没有唯一最佳的答案,只能在试验中进行尝试。
在当今的世界中,以往曾带来成功的这一模式已不再通用。如今需要的不是把问题进行分解并还原为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
反复建立假说并进行验证,目的并不在于寻求唯一的最佳答案,而是为了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正因为采用的是科学的方法,当假说得到验证,我们便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便舍弃了其他的可能性,有可能忽略重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成为思考的一种定式,是一个陷阱。
当然,专业主义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这些,里面的思考框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启示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