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爱 如 光

0 1
出租车上,跟司机师傅聊天。说到责任,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某天中午,我在中学门口拉了一位老师,目的地是医院。
这位老师拎着笔记本,急匆匆的从学校跑出来。她要赶去医院给病床上的老妈送饭,然后还要赶回来上下午的课。
我问她:“家里别人呢?怎么你大中午急急忙忙的跑来跑去?”
“家人都没时间啊,没在身边。没办法,只能跑了。”
“那为什么不干脆请假去医院照顾老妈呢”
“倒是想请假啊,可是一想到每节课有每节课的计划和安排,每节课都有该讲的内容,一看到学生们都在学习,请假的话就说不出口。怕耽误了他们。假好请,课一旦落下,是没有办法补回来的。”
故事讲完了,司机师傅说:“原来整天以为当老师很轻松,除了上课就是上课,没想到家人在医院,连请个假也要想了又想,生怕耽误了学生。”
是啊,教师就是这样的存在。表面看着轻轻松松,背地里也是兵荒马乱。可即便是乱成一团,还是把学生放在首位。哪怕一边是翘首以盼的住院老人等着照顾,天平还是倾向于学生。
这是责任,是情怀,是职业的担当,也是良心的选择。
0 2
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就北京宣师一附小伤人事件,指责教师,本该是世界上最有情怀,最有担当的职业,却自私冷漠,只管关注成绩。指责人世间缺少温暖,把学校比作了或大或小的应试工厂,把老师比作了流水线上的拼装工人,指责人们的冷漠与自私。
可能作者想说的,并不单单指教师这个行业,而是各行各业。不管是哪一行业,都存在着冷眼旁观的漠视。但踏实工作的人总是存在的,虽然更多的是靠个人的热爱和真诚在勉力支撑。
世界的冷暖,取决于内心的温度,但又不完全归结于内心。一个人的温暖,暖不了世界,也改变不了世界的温度分毫,甚至于可能被反噬。温暖本就不多,遇到的冷多了,温暖也会被冻僵。
很多人本不冷漠,只是遇到的冷过于强大,久而久之,对很多事情就习以为常了,不仅习以为常,还被同化变成冷眼旁观之人。
老人摔倒了,扶不扶?不扶,看了确实很同情,想帮一把;扶,怕被碰瓷儿。因为有太多这样的先例,虽然只是个例,但谁都不想自己碰到这样的个例,成为极少数的“中奖者”。
人们经常在帮与不帮中纠结矛盾,在善良与漠视中冷眼旁观。但,人的本能是保护自己,不管出了什么事,都要明哲保身,先把自己的责任捋捋清楚,只要该尽的责任尽到了,那别人的事情交给别人负责。
多年以来,社会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干活可以,但责任要分清,不是自己的责任,不碰不摸不掺和。因为干得多,错得多。不干不担责任。
于是,人们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冷情,工作也就越来越难做。
0 3
还是以教师来说,小时候,不听话,教师可以责罚,没有家长会说老师不能管,管的不对,也没有家长会因此去学校或教育局告状,说老师不该如此管学生。
现在的家长,动辄“我跟某某领导很熟,我家孩子你得照顾好”,“我家孩子昨天作业没写完,老师别批评我们”,“我家孩子作业找不到了,没写,老师你别批评”,更有甚者,家长会给孩子找理由逃避作业。
面对这样的理由跟借口,老师又能怎么样呢?
都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社会也把教师塑造成了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典型。每每对优秀教师事迹的报告,牺牲这样的字眼屡次出现。
教师是无私的,教师是蜡烛,教师的光是微弱的,教师的爱是博大的。
光,爱,多么美好的词啊。
世上最美好的词,是爱,没有之一。母爱如水,温柔细腻;父爱如山,深沉严格。而师爱呢?笔者觉得,师爱更应该是阳光,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师爱如光,普照大地,照得到的地方温暖遍地,照不到的地方,尽力延伸,虽然可能敌不过黑暗冰冷。
师爱如光,哪怕是很小的一束,很微弱的力量,也能照亮一个学生的心。
师爱如光,普照在每个学生身上,师爱如光,灌注进每个学生心中。
师爱如光,暖如春风。教师是这一束光,照亮学生前行的一段路;教师是这一束光,带着温暖,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同行,与每一个学生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