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90期“路”专题活动。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交通越来越便捷,下面我从家乡公路的变化看农村经济的发展。
听老人讲,50多年前,我的家乡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低矮的茅草房,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山沟沟里,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一年到头混不得个温饱,孩子多的家庭常在初夏断顿,没有粮食吃,不得不吃糠咽菜,常常忍饥挨饿,有时去山上找能吃的果木山珍,也总是杯水车薪,填不饱孩子饥饿的肚子。村子里的人们就这样过着简单、清贫的日子。
村前有一条河,就像一条带子环抱着村子。河水给村民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但是也阻挡了村民外出的脚步。河上没有桥,南来北往,只靠一位摆渡人和一条船,船费虽然不多,但是也有花不起的。于是有人仗着胆子,凭着水性好游到对岸,也有水性不好的想要碰运气,结果白白送了性命,多少年来,这条河不知淹死过多少人,人们多么希望在河上修一座桥啊!
终于在40年前,修路队走进了这个小山村,他们凭借着炸药和简单的劳动工具,硬是在山间开出了一条公路,虽然路不甚宽广,但是比起以前的羊肠小道不知好了多少倍,因为这条路比山路既平坦又宽阔,人们再也不用推着手推车翻山越岭了。而且在河上,还修了一座桥——一座坚固的钢筋水泥桥。在我的印象里,桥是那么漂亮!桥下面挺立着二十多跟粗壮的水泥柱,牢牢的撑起桥身,桥身也是用钢筋水泥浇筑成的,有五六米宽,能容得下两辆小汽车通行,桥身两边还设计了人行走的台阶,高出桥面十五厘米,大概有一米宽,人走在上面,不用担心车会撞到自己,心里觉得踏实。台阶外面是栏杆,高约一米五,中间是镂空的,上面雕刻了一些花纹,很美观;在桥的两头,分别建有一个小亭子。名曰护桥亭,小巧别致。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这座桥,闲暇时间,总想和伙伴们到桥上去玩耍。站在桥上,凭栏看去,桥下是哗哗流淌的河水,一刻不停地向东流去,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条河水绕着山脚蜿蜒盘旋,这景色常常让我着迷!
桥修好了,公路通了,渐渐有了自行车、班车、货车,山里的物产能卖出去了,外面的货物也运进来了,货物贸易让这里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有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买卖人,村子里低矮的茅草房渐渐变成了明亮的砖瓦房,日子渐渐红火了。每到镇所在地大集那天,就会看到人们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奋勇争先,有的带着家产的东西到市场上去卖,有的想到市场上选购需要的物品,一个个汗流浃背,但是心里是幸福的,日子是有奔头的。
自从修好了公路,就有班车从村子经过,它们都是从一个县城开往另一个县城的。每逢赶集那天,班车的生意就特别红火,不仅座位上乘客爆满,而且过道里也会挤满乘客,人们肩碰着肩,脚碰着脚,挨挨挤挤,连个转身的空间都没有。虽然这样满,人们还是争着抢着往班车上挤,因为当时班车少,错过这趟车,就可能等不到下一辆,只能想别的办法回家,所以,人们宁肯挤一挤,也要乘坐上这趟班车。后来,班车渐渐多了,摩托车也多了,人们挤班车回家的情况才渐渐没有了。
20年前,公路上的货车渐渐的多了,它们满载着货物,在公路上奔跑,马路渐渐的繁忙起来。后来,货车车厢不断加宽变长,车轮也由四个增长到十多个,公路就显得有些不堪重负了,当初建得那座桥显得狭窄了,单薄了,每当有重型货车从桥上路过的时候,桥面就会像地震一样打颤,重型货车司机都是炸着胆,小心翼翼的在桥上驾驶,虽然只有一百多米,可是从这头开到那头,也能汗流浃背。我再也不敢随意的到桥上去观赏美景了,生怕哪一天桥会在重车的碾压下坍塌。后来这座桥被定义为危桥,不允许重型货车通行了。
为了适应货物运输的需要,10年前,这条公路又重新加宽加固,施工队开着各式各样的机器,修整路基,铺设柏油,路面一下子宽敞了很多,也比以前平坦了。还有那座桥,也重新翻建了,不仅桥面加宽了,而且桥身也加厚了,重载货车开上去,桥面稳稳当当,再也不颤抖了。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轿车也走进了普通家庭。公路上车来车往,非常热闹、繁忙。我站在马路旁,看着来往的车辆,回想以往,心中满是感慨:几十年中,公路几次修建,越来越宽广,路上的车也越来越多,人们奔忙着,正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新的更美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