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岸教学研讨会和培训活动的演讲中,我常会问参加的校领导和老师们一个问题:「在所谓的『三师』,也就是医师、律师和教师这三种工作中,社会地位的排序为何?收入的排序又是如何?」
在台湾的场子里,获得的答案是:
社会地位:医师->律师->教师
收入:医师->律师->教师
在大陆得到的答案则是:
社会地位:律师->医师->教师
收入:律师->医师->教师
我常开玩笑和大陆老师们说:「怎么你们的命比较不值钱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过残酷的现实是,无论收入或社会地位,教师在这三种「师」字辈中,无论收入或社会地位都是敬陪末座!
中央电教馆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大会演讲之所以被称为「师」,当然是因为这些工作属于专业等级。什么是专业?白话一点讲就是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工作内容的可替代性低,因而得以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
台湾一份知名的教养与教育杂志「亲子天下」在二〇一四年抽样台湾地区三千四百七十一名四到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情绪力调查,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前五大情绪困境有三项与学校或学习直接相关,有三成五(35%)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三分之一(33.33%)认为『上学很无聊』,而中学生的比例又比小学生高。」
这份调查显示,教师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后段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法听懂,前段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太简单觉得很无聊,所以老师其实只教了中段三分之一的学生。
这个比例不高,那么排名较前的医师呢?
在一个专科医师聚集的医学会议现场,主办单位特地从美国请来一位专家给了一场专题报告,过程中讲者穿插一个问题问所有在场医师,这个问题是一个症状的描述,他请所有医师从他提供的的四个疾病名称中选出一个他们认为该症状是哪一种疾病。投票结果显示每一个选项各有约四分之一的医师选,但是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医师单从症状描述中会做出误判,治疗效果将会无效或甚至更糟。
医师之所有享有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结合了科技的辅助,提供较精准的数据,让医师们能够综合判断病人所患的疾病,据以对症下药。反观教师,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依赖”经验”来从事工作,谈到数据则仅仅是定期实施的测评活动,从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形,而这些判断又会受到试题设计质量的高低影响正确性,加上一个班级的人数较多,教师只能根据分数来做表面性的判断,谈不上深入分析甚至个别诊断。
课堂教学深深受到苏格兰地理教师詹姆士.皮蓝斯(James Pillans)于公元一八〇一年所发明的黑板的影响,它让教师教学除了口语传播的形式之外,多了文字与图画的辅助,大幅提高了讲述式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两百多年来,教师执着于这项工具的高效,使得教学形式难有大幅度的变革。加上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教师面对的班级学生数动辄数十人,甚至一两百人,都让教师只能顾着把书教完,而不着重于把学生教会。既然教了,但学生没学会,何来专业形象呢?
所有担任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教育教学有丰厚的理论内涵,更有实务的操作方法,而且这些理论与实务随着时间在演进更新。例如二十世纪的教育思潮围绕讲述式教学法发展,行为主义(behaviorism)下的教学法主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行为主义把学习看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连结,在古典制约学派大师巴辅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和华生(John Watson),以及操作制约学派大师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与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的实验研究下,逐渐发展出一套完整理论,而在这套理论下所建构的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地实施讲述式教学。
到了二十世纪后期,行为学派以动物实验为理论基础所建构的教学法遭到挑战而逐渐式微,认知主义(cognitivism)、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与人本主义(humanism)兴起,教学研究转为以人为本,透过仪器量测与科学观察,发掘学习行为的本质,强调学习者中心的以生为本(student-centered learning)学习模式。至此,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
教育理论搭配教学方法形成教师专业的一个部分,要避免教学工作变成人人都可专业的情况,教师应该妥善运用科技来辅助教学活动,透过科技不仅活化教学,更要细致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适当的教学与补救措施,使学生不仅学得会,还能学得好。因此教师专业来自于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基础,善用科技辅助教学,融合成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也许有人会觉得既然是根据理论与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模式,何来「创新」?乔布斯(Steve Jobs)曾对「创新」提出解释,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不同的要素结合起来。如果你有比别人更多的体验,或者对自己的体验思考得比别人更深,那么你就能够将这些东西结合起来并产生新的东西。」所以创新不一定是凭空而来,把现有的知识技能加以有系统有条理地组合,产生出别人没有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或是改善原有知识技能的运作方式,达到新的效能,都是一种创新。
如果一位老师只会用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只要一个人具备相当的知识,便能用相同的方法来把书教完,这样的教学确实称不上专业。但若能像台湾王瑀老师那样,根据自己所发展的「思考金三角」模式来教学,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透过科技让学生的思考不断被看见,然后扩展、转化、再应用所看见的学生思考,这样的教学就绝对够得上专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