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河马
此时的天气,总爱三不五时的透着一种冷冰冰的沉默,艳阳也被富厚的云层给掩映,灰蒙蒙的愈演愈烈,仿佛逼近于薄暮时分的感觉,与真实的晨曦所展露出的明亮,形成了绝壁的时间差,竟让人难以分殊,该是黎明还是黄昏。
然与我而言,这种现象既有视觉的冲击力,又能引人产生时空般的错落感,尤其是这场笼罩在半空中的薄雾,烟灰色似的,仿如淡淡的一层轻纱,更是为此番的意象造景。尽管朦胧中带着点嘻嘻哈哈的玩味,但终归还是散出了清晨勃兴的气息,只是周圈的景物,较之往常,显得有些稀松罢了,其他便别无二致。

我想,类似于这样的时光,尔后全然会渐行渐远,待校园正式开学后,大门口那五行八作的商铺陆续营业,熙熙攘攘的人群,又要集聚在四近的仄巷里。
尤其是人潮涌动的学生们,在听到最动人的下课铃声后,亦都挨挨挤挤的涌上马路,宛若非洲大草原的动物迁徙一般,径直窜入食堂或校外的那条斑斑驳驳的美食街,继续着他们总也食不腻的路边摊,依然是一边撮嘴吸着热奶茶,一边呷啜着小吃,尤其是那种咀嚼时的连贯性的动作,似乎正在真实的演绎着一场,大快朵颐的幸福感,“饕餮”美食的自足感。
至少一点,还是能真切的体悟到,民以食为天的真味。毫不夸张的说,你只需默默的兀立于此,就能体会到这句言辞的精义,是以何等姿态被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甚至如演义一般的诙谐又生动。

在此,请恕我直言,对于街头巷尾所弥散的一股难以想象的气味,特别是那股螺狮粉羼杂着臭豆腐的“香”味之余,还时不时的融进一些新鲜榴莲的味道,这般神奇的人间尤物一旦相聚,有时竟会让我“香”到窒息,以至于望而生畏,仓皇而逃,唯有屏住呼吸,甩出一句真乃至味人间,方可泄愤!
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每所大学的校园外,都会有条充满着“奇幻漂流记”般的小街,抑或被称为后街食堂的小路。此外,颇为有趣的应是那片店铺的出摊方式,自觉更是“精妙绝伦”,似乎定要摆出那种横七竖八的杂乱感,才能彰显其本家美食的魅力和质感,目之所及的每家摊位或铺面,都在滚滚的冒着腾腾的热气,好似唯独奶茶饮品店,应许才会少些类似的烟火气,多些“文质彬彬”的现代气。
而那些成群结队的学生们,就似如回到宿舍那般的自如,毫无节制的谛视着墙面的菜单,至少比上课抬头目视黑板之时,要积极百倍,甚至千倍,尤为那一双双目光灼灼的神态,便成了他们接下来吆喝老板点单的凭证,有时还得添加点的语气助词,以明示自己对于某些味道的忌口,再者附上一句:打包带走!

瞧!多么真实又俏皮的画面。这是作为一名教书匠,在教室所不能审视到的课外生活的真实,自然也就成了自己欣喜于此的缘由。
虽说我并不热衷于此处的美食,只是觉着可以在此洞悉到各式各样的学生表情,较之与他们或她们上课时的文静,所产生的绝壁反差,热望的神情无以伦比,既活泼又可爱,抹去了常日里的矫饰与造作,剩下的便是被美食所诱引的垂涎,继而赤条条的展露天性,那是一种充满着青春与活力的气息,总在不经意间闪入眼帘,仿如相机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旋即滑向心间,从而存进了记忆的容库里,留下一段段鲜活的印迹。

故此,这不禁的令我想起《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里的一句文辞——“青年的特点,一是强健的生命,二是高贵的灵魂。”我想,此刻的前者该是合理的,而后者应被改为“咀嚼的灵魂”,或许更为妥当。
而真实的境况,却在抬头的顷刻间消失殆尽,目视着方今的校园外,那条本该熙来攘往的小街,依然令人感到冷冷清清,早已寻不出人影憧憧的意味,就更甭提红男绿女的喧嚣,几近渺茫!
河马先生,书于朝阳公园的凉亭一隅
2020.04.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