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骨子里的种质基因有多强,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实践。我们维和战士去趟非洲都能在沙漠里整出蔬菜,即便是在喜马拉雅山上如此严寒的条件下,战士们也能够吃上一把新鲜嫩绿的蔬菜。每个中国人的退休梦里都有一个小房子后面带一个小菜园。查了下,其实古代,我们的吃货祖宗们就已经进行温室培育了。
《汉书》循吏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庞,昼夜燃温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这段不难理解,葱、韭菜、蘑菇之类的算是比较好种植的蔬菜了,只要掌控好温度就行了。
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冬至移根藏以地屋萌中,培以马糞,暖而即长”,“就归畦内,冬月以马粪覆之,于向阳处,随畦用蜀黍篱障之,遮北风,至春,硫芽早出”;“十月将稻草灰三寸,又以薄土覆之,灰不被风吹,立春后,芽生灰内,即可取食”。到了元朝,这培育技术已经大大进步了,程序也复杂了。
明朝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中写道:“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通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官取以上供。”明朝这里温室培育技术愈发成熟了。
关于温室培育这类的资料并不多,可能得去查专业的技术书了。我一个连仙人掌都种不活的人类,并不懂怎么种菜,但不妨碍我梦想有一个菜园。番茄似宝珠,豆角如流苏,茄子长半米,南瓜大如车。朋友们看我这梦做得如何。其实这是我那万能老爹种出来的成果。他种花种菜做菜干啥都是小能手,我却一丁点儿这类基因都没遗传到,可谓完美地避开了,哎,我的遗传不科学。
--时与猫璞菜园小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