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年秋天,黄宗羲护持着自己父亲的灵柩南归,办理丧事。之后,他来到郡城绍兴,跟随名儒刘宗周继续学习经史。此后两年时间里,黄宗羲四处交游,奔走于南京、苏州、杭州、绍兴、宁波等地,结识了江南许多名士,如张溥、陈子龙、万寿民、何乔远、万泰等。
黄宗羲于1630年经周镳(同镖),介绍加入复社。希望大家记住复社这个民间组织,它在明朝后期的政治和文坛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复社不在政坛混,但是政坛一直流传着他们的传说。
同年时期,黄宗羲在南京参加了科举考试,可惜的是名落孙山。此后,他重温父亲学者不可不通史事的遗训,更加发奋研读史书著作。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始读史书,一直到晚上掌灯时分才停止。两年以后,他读了大量的历史著作。黄宗羲还广泛阅读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天文、音乐、地理、数学、历法、佛教、道教等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他愈来愈感到科举禁锢人的头脑,于是开始思考变革的问题。
黄宗羲在钻研学问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声讨阉党余孽阮大铖之流的政治斗争。阮大铖在崇祯初年被列入逆案,避祸于安徽怀宁老家,但他贼心不死,图谋复出。明朝灭亡前夕,他暗中招纳亡命之徒,收买复社人士,大有死灰复燃之势。1638年,黄宗羲带头签名,发布了著名的《留都防乱公揭》,大胆揭露了阮大铖勾结阉党,残害忠良的险恶用心,一举将他逐出南京。这期间,黄宗羲结识了梅朗中、方以智等人。
1642年,黄宗羲和好友同赴北京应考,未能及第。当时京城形势很紧张,他就整装南归。清军南下时候,黄宗羲召集乡勇组成世忠营,坚决反清战斗了好几年。失败后,他返回乡里,清廷屡次征召,皆不就。
1663年,黄宗羲到浯溪设馆教书,同时他读遍了吴氏藏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总结明亡的教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对经世治国有益的著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