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利耗尽,管理达到极致的时候,增长的唯一引擎仅剩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
【两种创新】
一、连续性创新
沿着S曲线本身进度的创新叫做连续性创新。所谓技术的连续性创新,就是沿着技术的轨道进步的这种创新,例如:延续性技术、渐进性技术、累积性技术、常规性技术、微创新。连续性创新存在三个特征:1.沿着原有的曲线,持续改善原有的性能。2.通常它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3.有一个主旨的精神叫做“越来越好”。
在竞争环境很稳定的时间内,连续性创新式最好的最保险的方式。但是沿着同一条曲线连续增长,有个致命的问题,这条曲线一定会遭遇某一个极限点。任何技术,任何产品,任何业务,任何公司,任何行业,任何组织都会遭遇极限点。《技术的本质》书中提到: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极限出现的那一刻,一项技术在遭遇极限点之后,只能就此停步,极限点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总会有个新的技术重新起步,最终会超过原有技术的限制。
二、非连续性创新
非连续性创新是转换到新的S曲线,它并不是在一条曲线里边渐进性的改良,而是从一条曲线转换为第二条曲线。第一条曲线和第二条曲线之间存在着一个跨越不过去的鸿沟。只有非连续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能带来经济的本质性进步。就好比你不管把多少辆马车相加,也绝不会得到一辆汽车。非连续性创新通常比连续性创新规模更大,回报更多。
【极限点】
任何组织,必将遭遇熵增,最终走向消亡。一旦遭遇非连续性,原来的领军企业中10个会有7个要被取代。1.企业的规模越大,时间越久,增长速度越慢。2.无论多大规模企业,最终一定会消亡。
【创造性破坏】
创造性破坏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新组合对旧组合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的过程。企业思维:企业的基础假设是连续性,焦点在于运营和管理,属于保护性思维。市场思维:市场的假设,是不连续性,重点在于创造和破坏,创新企业淘汰老旧企业,属于破坏性思维。并不是基业长青的大公司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而是创新企业对过去大公司的破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第二曲线】
破坏性思维是对外破坏竞争对手(颠覆式创新),对内破坏主营业务(第二曲线创新)。想要企业基业长青:1.尽量延长第一曲线的生命。2.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之前,启动独立的第二曲线。
如何识别极限点?可以分析两类曲线:1.显曲线-财务数据。2.隐曲线-技术,市场,组织等更关键的要素组成。仅仅从财务上判断是否到达极限点,有非常严重的滞后效应。而是当某个关键要素发生十倍速度变坏,就是企业失速点来临的信号。格鲁夫:作为能够判断失败临界点的最高层经理,自己最重要的作用是要发现全面失败即将开始之前的那个最大增长速度。
什么时间才是进行战略转型动作的黄金时刻?就是现有战略依然有效,企业业绩仍在上升,客户和互补企业仍在交口称赞,然而,雷达屏幕上却已经出现了值得注意的闪光点时刻,你要发现财务数据背后那些决定性的能力因素是什么。
【分形创新】
创新就是S曲线无限分形的结果。好的管理者能够缩小尺度进去,放大尺度出来。什么是新物种?就是第一个物种里边的某一个变异,等大的环境发生变了的时候,经由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它成长为新的第二曲线。不是第一个物种转变为另外的物种,而是第一个物种里边,某一个变异成为新的物种。
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方法:在原有的产品到达巅峰之前,用新产品对其进行颠覆。永远不停地自我颠覆。第一曲线里某一个创新,会成长为新的业务。用不同的方式做原来的东西,必须有变化。匠人精神是一件事情重复的去做,艺术精神是把一件事情不同的方式去做或者做不同的事,一定要有创新。第一曲线本身由无数条次级S级曲线组成,要让某一条次级S级曲线成长为独立的第二曲线。专注就是,必须时时迭代,处处创新。
【关于自己】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三十岁是人生事业的一个开始,同时也是自己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当前阶段自己要正确认知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要实现怎样的理想,然后审视自己的双脚是否踏在了通往它的那条路上。放到S曲线中,就是我们判断自己当前在哪条曲线中和在曲线中的哪个阶段,很明显,自己处于第一条S曲线中,并处于向上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以保持连续性的增长。在自己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每一个改变和进步,人生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改变和进步,都有可能会是成就自己迭代成长的第二条曲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