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C+重述】大赢家:恰当的改编,碰上了不恰当的主演

【C+重述】大赢家:恰当的改编,碰上了不恰当的主演

作者: CydenyLau | 来源:发表于2020-03-23 06:09 被阅读0次

    在大东亚文化圈的范畴内寻找改编素材,是内地电影市场不可忽视的趋势之一。这其中固然有商业目的的考量(以同等或更低成本换回更成熟的内容),社会发展上的时间差,则是这一趋势得以形成的重要背景。

    在这一基础上,随着影视工业的发展,限制创作者们的天花板就不再是原创力,而是本土化移植的能力——这与前者不在同一考量维度,但难度要相对低一些。

    就《大赢家》而言,其原始文本《永不结束的游戏》出现在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前夜,“稳定中反日常”的母题有着一定的前瞻性和反思性,更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增长,并没有真正为个体注入活力,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反对和消解了其独特性。

    类似的状况在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的好莱坞也有过集中体现,从《美国丽人》《搏击俱乐部》,到《黑客帝国》乃至《通缉令》,都在书写不可逃离的琐碎日常和无法满足的精神欲求之间的矛盾关系。而在次贷危机之后,好莱坞电影则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对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阶级诉求。

    考虑到内地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尽管已经出现了“诗和远方”,对物质需求的追逐依然是进行时;这一群体特征——“格子间电影 Cubicle Movie”(语自Now You See It)——对既有规则的反思,也远没有成为真正的思潮。

    但从《战狼2》的抗拆开场,到《大赢家》的劫案演习,或许某种群体无意识的先声也在酝酿之中。

    【改编】

    《大赢家》的改编是大致成功的:既没有明显的舶来痕迹(反例如《深夜食堂》),也没有古怪的架空感(反例如《动物世界》)。主要的不适应点之一,在于局长和刑警队长之间的关系,显得有些企业化,离传统印象中的警务上下级并不完全一致。

    电影主要的讽刺对象是形式主义(毕竟这是官僚制的通病),但在新闻媒体的处理上就有点踩空了:无良媒体的概念虽然不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肥龙过江》也刚刚用过),置于内地情景中却并不那么恰当。此处若改做公众号自媒体,将电视新闻报道换成短视频,似乎更加准确和得当一些。

    这也是《大赢家》另一个问题的集中表现: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本土化移植,但在基于此的二次创作上,则并不尽如人意:多个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甚至无头无尾(例如严谨妹妹),使得故事主旨并不清晰,也减弱了电影的整体表现,从有力度的社会讽刺喜剧,在多数时间里更像是无目的的闹剧。

    但除此之外,《大赢家》对一干次要角色的描写尚属准确。同类喜剧电影的一个常见误区,就是误以为打着“小人物”的旗号,就可以将其标签化功能化,反而丧失了烟火气。殊不知这些标签原本就应该是从言行举止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描述,而非是以此去再定义角色——当然,这与演员的表演也不无关系。

    得益于电影制作团队的成熟(于淼和李潇的搭档比《来电狂响》时要更有效;摄影高虎和两位香港资深剪辑师,林安儿和麦子善更是功不可没),所有的配角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并没有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相对而言出彩一些的是孟鹤堂和代乐乐,但总体上还是非常平衡。

    这里的一个难点在于顾客组的设计(孕妇和祖孙),相对其他角色要更处于状况外。《大赢家》并没有处理得很好,前者尚有吵架的底子在,后者则几乎完全定位失败,在故事/事故中只有作用没有位置,同时自身也没有什么矛盾得到了解决。

    【主演】

    和之前出演的多数电影类似,《大赢家》的最大问题,还是出在了大鹏自己身上:一半是因为选角,一半是因为表演。

    选角而言,本土化改编不得不去掉了严谨的警察身份,让冲突仅仅留在了银行内部。这失去了让故事形成更大戏剧冲突的机会,同时也让主人公的身份背景出现了不必要的复杂性——尤其是退伍老兵。都市喜剧出身的大鹏自带“活泛”印象,“一根筋”的人设勉强搭得上线,但无论如何都不是出演这一角色的最佳人选。

    这样一个角色,更适合一个需要转型的硬汉型演员,而非烟火气息浓重的“文员”。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吴京、张家辉或王宝强都曾经处在类似的阶段;而在《硬汉》中出演过类似角色的刘烨,更应该是最佳人选。这几匹骆驼即便瘦死,也完全扛得起这种玩票性质的喜剧电影。

    尽管有着赵本山关门弟子的名号,“面瘫脸”的大鹏却并不像个传统的喜剧表演者。他的冷幽默在《屌丝男士》这样的段子集里并不违和,因为它和《屌丝女士》一样,是依靠其举止言行的出其不意,与配戏演员的反应而形成笑点的,不需要主角自身有多么夸张的肢体或表情。

    换句话说,能把《屌丝男士》拍到第四季的大鹏并不缺少喜剧才能,但他不是喜剧的中心,段子才是。

    而对于大多数喜剧电影来说,拥有一个能够从头carry到尾的喜剧明星,才能真正值得观众投入。

    绝大多数演员的表演,大致都能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我在做我;我在做戏;瞧,看不出我在做戏吧;瞧,我在做戏耶;我没在做戏;千万别让人看出我在做戏。前三类往往更会讨好观众,甚至是各大奖项的常客;后三类就让人有点糟心了。

    而放不开/不敢放的大鹏,经常在最后一类打转转。这对于一名普通演员来说或许是必经之路,但对于喜剧演员来说,是避之不得的死穴:在喜剧中,能放得下身段和夸张起来,是至关重要的。大鹏在海报上露出的大笑表情才是观众和喜剧所需要的,但在正片中他却似乎羞于露出自己的这一面。

    当搭戏的柳岩也比大鹏这个第一主角更有意思时,观众自然就会失去对他的兴趣。

    如果说他想和郭涛一样,不想(只)做一个喜剧演员,这并不会构成什么很大问题——《我不是潘金莲》中的角色就是一例——但这对他的喜剧才能显然是一种浪费,比起德云社/“喜剧人”捧出的各路星星,他更有撑起内地喜剧大旗的底气。

    “小人物”并不是角色可以平淡无奇毫无起色的托词:绝大多数的周星驰电影都是小人物,但你不会觉得这些形象缺乏特点。就大鹏而言,以他的外形和头脑,完全可以参考7080年代的许冠文,学习如何在“不起眼”和“夸张”之间把握分寸。

    【总结】

    《大赢家》远不是一部失败的改编电影,甚至不是一部失败的喜剧。优秀的镜头、剪辑和本土化内容,极大地弥补了电影在故事情节上的缺憾(包括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内的多处情节转折显得非常无厘头),以及主演大鹏在表演上的不足。

    虽然不是什么值得过多关注的话题之作,但《大赢家》基本对得起90多分钟的时长;而大鹏自己,似乎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向内磨练演技,尽早从喜剧圈脱身;要么大方放弃无意义的克制,补齐自己在外放型表演上的缺点,成为货真价实的内地喜剧一哥,也不算辜负柳岩如利智“利美人”一样,多年如一日的支持和力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重述】大赢家:恰当的改编,碰上了不恰当的主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ci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