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87872/6d57bd7452dd5b0e.png)
人,高贵而美丽。
人,高贵而美丽。因为人有:禮。禮是什么,禮是:彰显人高贵的表象。
这就是:禮。当人,修养到:人,的时候。《中庸》,把这种状态,既:修养到:人(地境界),称为:“尽其性”。说人‘尽性’了,就是:达人。
既:达到了:人。达到了人,就叫:达人。道理,是一样的。达人,最清楚人应该是怎样的……人,本应是高贵,而美丽的生物。
人是高贵,而美丽的生物。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当人,修至:达人地时候,对于一个达人而言,禮,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即便这个世界上,没有‘禮’,从人,修养至:达人的人……也会千方百计的,为了衬托己,同时,也是为的教化,教育,提高,提拔最广大人,大部分人……达人也会创造礼。道理是一样的。
达人,创造了:礼。达人创造了禮。因为他(既:达人)知:人应如此。
人,本应高贵,而美丽。人本应如此。修养到了这步,便能可以了。道理是一样的。剩下的人,都是:知礼。就是知道,该怎么做……
礼,有很多形式,这样的,那样的,等等,等等。譬如鞠躬,譬如,问候……我只举最简单的例子。大部分人,都知道:人得这么做……或者说,人应该,这么做。人就是这样的;鞠躬,行礼,顺其自然……但是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究竟还是做不到,甚至连最基本的礼貌、礼仪,也無法做到的:究极原因。这个究极的原因,就是这个:巨大的问题,所导致的。
道理是一样的。这是人,和达人的:山海相隔了。道理是一样的。达人,是先从人,修到了:人……故,对于“后人”(既:达人)而言,禮,它是太自然,而然的……就好像《圣经》所讲的……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以后,自然而然的,会想要:先穿上“衣服”,一样。当你通过长时间,长期的某种修行,或训练,修炼之以后,当你达到某种“阶段”的时候……或者说,你:“尽性”的时候,你是一个‘觉悟’的人,你自然而然的会意识到,人应该是怎样的。
这个很难讲,很玄妙。总之,如果你走上了:修学的路……那么或者有一天,你也会走到这一步,或不会。我不知道。但是我认为,清楚自己是一个人,真正的,修到了:尽性……的话,那这个过程,还是挺艰辛,和漫长的……且对于个人的天赋、秉性之“厚度”,要求极高。且还得看一个人的“量”是怎样地......等等。总而言之,当你‘修到人’之后……你和:被告知,要行禮,被告知,要有礼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死守的程度。
守死善道。(出自《论语·泰伯8.13》)
1.
道理是一样的。好像你是一层,一层的盖楼,地基甚深,甚裕,甚厚,甚笃,然后终于在这一次,觉悟了“其性”。可喜可贺,大喜,大贺也。你走到了这一步,你盖到了这一层……那么自然,而然的,高贵与美,就成为:至人的,顺理成章的东西。道理是一样的。至人,“尽其性”,以及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当然,前提是他“地基”甚丰……在地基甚丰的人,这一次不断的努力下,不断的坚持下,而达至:人的人,称为:是‘至人’。因为至人,所以,彰显‘高贵,与美’的禮,绝对是与之相衬、相合的行为。先至人,礼,随其后……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摘自《论语·八佾3.8》)“礼后乎”?
2.
礼,后也。道理,是一样的。礼后也。先学礼,是对的。但是:礼后,也是对的。
区别,在于:是否‘人’。就是,你有没有,至,人。你有,没有,至人,这是关乎于,你守死,或没守死……“凋”,还是“后凋”(出自《论语·子罕9.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变,还是不变(出自《中庸》“国無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地根本原因了。道理,是一样的。
3.
所以,孔子不轻易承认,某人“仁没仁”。為什麽呢,因为在春秋时期,人们基本都学礼,守礼……但,人可以行礼,守礼;至人当然也如此……所以在那个时代,怎么看人,和至人。“大风”来了,刮走、刮跑了的,是人。
屹立不动的,不倒的,是:至人。道理是一样的。大风未来,岁未寒......怎么知道你是人,还是至人呢。
今天的话,能有:禮,就很难得了。有礼的,守礼的,如果不是“乡愿”(出自《论语·阳货17.1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很可能是:至人了。
道理,是一样地。----作者:李禮 庚子年 二月十四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