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先由解决冲突而引到辩论的目的。
在解决冲突时,我们通常会遇见三种情况,第一种,是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拉近双方达成合意,这叫谈判;第二种是在一方拥有绝对的资源和优势地位的时候,我们所做的,叫做说服;第三种是,双方说了不算,由第三方说了算的,这就是辩论。
辩论的目的是:借由对话,改变底下第三方的看法。
辩论与求知——辩论是确认知识的工具
两个问题,1、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2、我怎么知道我知道。光看见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有点懵。
1黄执中学长举了几个例子之后才明白的,学长举了《理想国》,苏格拉底坚持正义是最重要的东西,在不断被人盘问,被不同的人的质询之后依旧能使自己的观点成立的例子。说了,检验一个问题,只有不断丢出问题盘问,不断地延伸,如果前后不一致,那么知识就是不可靠的。其实确认知识的方法,就是,说出你的懂来检验。
2就是我怎么知道我知道的这个问题学长举了媒体的例子。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奥巴马,为什么你们都会认为他是,而刘德华不是,来源于什么,媒体吗?那么媒体是不是一定可靠呢?你的信念来源于什么,又用什么去检验呢?
辩论与决策
1、为了反对而反对;
2、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
3,尊业的反对者;
就举了一个魔鬼主教的例子和一个国务卿的例子。那个国务卿啊,之前帮参议院写建议信给白宫,反映各种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有一天他被调到白宫去实习了,他开始由写信写建议去站在民众和一些团体的利益上跟白宫要求一些的人变成处理信件然后站在整个白宫和国家的利益上想问题。真是风水轮流转,这人生真是惊喜又刺激啊,我忍不住笑了。
好这不是重点,接着谈了一个古代罗马圆桌会议决定一个好人的品行是否足以让他封圣的问题,就一群老好人围在一起决定一个很好很好的好人要不要给他成为圣人,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穿着红衣服专门拆台的红衣主教,专门搜集所有有可能这个要封圣的人动机不太好的证据,专门用最尖锐的言辞去盘问质疑,一点细节都不放过,就是冲着不让这个好人封圣去的。还有福特公司老总专门被吐槽的本该是他说美好愿景的那一天,这个叫尊业的反对者。
辩论与真理
有意义的错误——无意义的真理——有意义的错误。
乍一看,不对啊,怎么真理没有意义,然后有意义的全部都是错误的呢?就是这样的,我学长说的。
他还补充说,因为真理他没有任何指向性,因为没有指向性,所以不会错。而一旦有指向性的东西,他就是错的。因为没有一个方向是绝对正确的,比如忠孝难两全,比如爱情和面包,没有一个方向是在任何时候都绝对正确,一定只是在一些时候成立,明白吧。
所以辩论的辩题正反方都会有各自成立的条件和优势劣势,只有一直站在中间才会一点错都没有,懂吗?但是,除非你金鸡独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ok,那你绝对正确,但是你只要往哪个方向一走,就一定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动,你做出了选择,你就在犯错,我们一直都在过一个错误的人生。所以,真理没有指出方向,他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所以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做出了相应的选择了,给了具体的指导方向了,但是,只要有方向,就不是绝对正确的,你总会遇见不能成立的情境,嗯。
辨与辩
学长举了一个例子:
1、小明有没有偷;
2、小明有没有罪。
对于小明有没有偷来说,这是事实,这一定是有答案的。所以我们说,真理是越辨越明,通过资讯和逻辑我们了解地越多,就越接近这个事情本真地样子。
但是关于小明有没有罪,这就是个没有答案的价值判断了。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那个世界人人都偷,大家偷东西只是一种交友方式,那小明是不可以被判罪的,对不对。嗯,所以真理越辩越深,这个是靠着大家的体会和认同的。
最后呢,举个三段论的小例子。
大前提:毒品有害健康;
小前提:凡是有害健康的都应该被禁止;
结论:毒品应该被禁止。
学长举了这个例子,然后想证明的是,逻辑没有问题,逻辑是有限制的,但是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逻辑,而是人内心的认同感。
由此引入知识与常识——我们要知道,知识,是不可以凌驾于常识之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