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湘”味    “湘”情     “湘”恋

“湘”味    “湘”情     “湘”恋

作者: Anwei安玮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0:50 被阅读0次

    车缓缓地攀爬在不断上升的山路弯道上。

    车窗外如絮如烟似雾似纱的云,忽而聚拢忽而飘散,亦真亦幻,高耸陡峭的山峰顺手把曼妙轻柔的云烟绕到腰间,看不清究竟车已攀爬了多高,刚才山下树木挂的雨珠,都俏丽丽地挂上了冰凌。是走进了千年不死的白女巫简蒂丝统治的一片终年寒冷的纳尼亚冰雪世界,还是是来到了《九歌》中“山鬼”住的地方?

    车一直在化也化不开的云雾缭绕的盘山公路的弯道中绕啊绕啊绕啊……

    从湘西回来,

    绕不出的神秘奇幻的梦境总是入梦。

    “湘”味    “湘”情     “湘”恋

    湘西,中学看的《乌龙山剿匪记》土匪头子“钻山豹”隐秘躲藏的地方。

    湘西,沈从文笔下《边城》“翠翠”生活的山水清澈,云雾清澈,风雨清澈,人也清澈的地方。

    湘西 ,屈原《九章》中充满奇异光彩、有着惊心动魄景物的地方。

    湘西,产生绮丽幻想、激越情感、富有原始活力的巫文化的地方。

    湘西,传说中的放蛊、赶尸、辰州符,有着三大古谜的地方

    湘西,一个神秘的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去湘西,缘于大厨武和朋友的一次闲聊。

    朋友问,回家过春节吗?

    大厨武说,回家不会挤在春节。朋友表示也不回家过节。

    朋友和我们的家都在北方。

    春节,都在回家的路上。

    回家的路到底有多长?

    朋友大胆提议并决定春节两家人自驾去玩。加之湖南是朋友爱人的家乡。(朋友从未上过远程高速)朋友说,不赶路,不开夜车,没事的。

    两家四个人只有一个人会开车,就这样“无畏”地上路了。不曾想,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朋友竟然开了12个小时。在衡阳稍作调整,第二天开了五个小时到达常德。

                        常德的城

        “常德就是武陵,陶潜的《搜神后记》上《桃花源记》说的渔人老家,应当摆在这个地方”(沈从文《湘西散记》)

    屈原诗赋中提到的地名很多都是常德的地名。常德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杰出的人才。

    到达常德已是中午,细雨霏霏,车从广东开出还是暖暖冬日,此时的我们缩头缩脑,围巾、大衣全部武装起来。至此在湖南境内再也没有见到太阳,完全打入“冷宫”。

    吃过午饭,朋友在家休息。介绍我们去看看他们已经去过多次的常德诗墙。

    常德诗墙,是世上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 ,长4000米,诗1530首,由全国1213名书法家用真、草、隶、篆字体书写,然后刻碑。

    诗墙临江而立,以城区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

    我和大厨武边走边感叹这个城市的底蕴。

    冷冷的风,纷飞的细雨,朦胧的沅江、江边的

    柳枝,因这诗墙都变得诗情画意。

    我们念着诗墙上的诗,诗墙上的情诗仿佛是在说的情话。

    “湘”味    “湘”情     “湘”恋

    冷雨里前行,拾级而上到了一处用青砖垒成的五座山峰造型的地方。其中有部分砖头是老旧砖头,看到墙上的简介,才知这竟是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在常德会战中突围的笔架山。

    57师的师长余程万在169团团长柴意新的掩护下,从笔架城下突围乘船渡过沅江,前往德山寻引援军。

    沅江江畔只剩下了这处看不出任何历史沧桑的遗迹。

    那是沅江江畔的怎样的一个惨烈的冬夜……

    在没有援兵、弹尽、城已破下突围,

    留守的百余人在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后又主动发起自杀性的决死冲锋,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血染沅江。

    常德会战历时两个月,坚守常德16个昼夜的余程万57师牺牲8000余人,最后仅剩83人。

    那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常德,

    那个在屈原的眼中,山水那么美好,民众那么勤劳,男人那么智慧,女孩那么多情的古城常德尽毁,一座城市完全摧毁的不剩一栋建筑物。

    滚滚的沅江水是祭奠将士们,永远唱不尽的一首挽歌!

    “湘”味    “湘”情     “湘”恋

    从诗墙出来,已是华灯初上。

    人流如织,车灯闪烁。街道两边行道树上悬挂的小红灯笼,喜庆而热闹。

    来常德,一定要吃常德米粉。

    “吃圆的,还是扁的”的常德话耳边响起。

    常德的早晨,是从一碗热腾腾的常德米粉开始的。

    “湘”味    “湘”情     “湘”恋 “湘”味    “湘”情     “湘”恋

    从小在常德长大,可以说吃米粉长大的朋友自不必说。带我们品尝了常德大小河街的“壹德壹”米粉店的米粉。明白了常德人对吃的一般有两种追求,“今天去吃粉还是吃饭”的执拗。

    其实除了我们知道的牛肉粉外,常德米粉更为常见的浇头还有木耳肉丝、青椒肉丝、榨菜肉丝、酸豆角肉末,这里的肉指猪肉,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猪脚粉。此外,鳝鱼,排骨,重阳菌,鱼头等等都可以和常德米粉搭配。

    朋友钟爱的是“肉丝粉”。

    吃到道地的常德米粉觉得才是真正的回到家了。

    来常德,一定要逛大小河街。

    常德河街始于战国楚威王治下,成于明朝正德年间,盛于清末民初时期,毁于日寇入侵之时。

    “湘”味    “湘”情     “湘”恋 “湘”味    “湘”情     “湘”恋

    现在的常德河街,它以沅江边上的原河街为原型,从东门到大西门有一条绵延2000多米的繁华河街,从东往西依次为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这条被沈从文赞誉为‘湘西大码头’的古老街巷,俨然已是一条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全新模式的仿古商业街。

    在常德住的几天,流连在大小河街,吃了从未敢吃的臭豆腐、入口即化的“雪枣”、糯软香甜的“云片糕”、养颜的莲子糊、还有清香的桂花糕……舌尖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来常德,一定要去老西门。

    “湘”味    “湘”情     “湘”恋 “湘”味    “湘”情     “湘”恋

    千年城市必然有千年历史,这些历史汇聚于宗卷,却不能随时翻阅。但是常德有个地方,放眼望去就可见斑驳历史,步履行间即可阅千年古城,这个地方,叫做老西门。

    老西门原是棚户区,改造后,复建了湘西北民居典范——窨子屋,重构常德饮食文化符号——钵子菜馆群落。

    “窨子屋”是名副其实常德民居建筑文化的“根”,是常德人祖祖辈辈的深刻记忆,更是千里沅江的文化脉络。遗憾的是,抗战时期这些窨子屋大多被焚毁。

    “湘”味    “湘”情     “湘”恋

    走在老西门条石路上。寻找窨子屋。

    护城河两边的大多建筑是极简的灰白色调,安静,平和。店铺外坐着三三两两聊天悠闲的人。

    整个老西门有着大大小小的七座桥,廊桥、石桥、竹桥、木桥...小桥流水“店”家。桥边上有一株腊梅开得正艳。桥下护城河腊梅和店家的倒影,又是另一番景致,流露出设计师的匠心独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美得像一幅自然画卷。在这里随便怎么拍,不用修图,照片都很美。

    “湘”味    “湘”情     “湘”恋

    眼前一亮,看到不远,有一处质朴细腻,别具一格,青砖黛瓦、高墙合院,充满古香古色的情调的建筑。窨子屋!想进去,木质的门落着锁,可惜无法看到窨子屋的全貌。从精美雕花的窗棂镂空处往里探视,只能看到错落有致的庭院,诉说着着幽幽岁月的沧桑。

    钵子菜是在常德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饮食。其次是家家户户过年一定要做的各种辣味。看到挂在窗台上的辣味时,过年的日子就近了。

    在常德,可能因为天气的原因,尤其是冬天,一家人围在桌前,吃着冒着热气,发着滋滋、咕咕炖煮的声音、飘着阵阵香气的钵子菜,阖家幸福都融化在钵子菜中了。

    钵子菜是将事先初步烹制好的原料,用陶制的炖钵、砂锅或金属小锅盛装,随小火炉上桌,由食者边煮边吃,这种方式更加完好地保留着古代先民“鼎食文化”的古朴遗风。也传承着一种古老的饮食文化。它来自远古时代,来自于民间,带着浓重的泥土芳香。“吃”的历史也是文化发展的历史。在“吃”中品味着这千年古城“湘”味的厚重、浓郁、香辣。感受着“湘”人似饮食般“不辣不欢”的豪爽和热情。

    “湘”味    “湘”情     “湘”恋

    这个曾经饱受战争的伤痛 的城市,饱受苦难的湘西儿女骨子里流淌的是“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的浪漫主义情结,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的血液,是摧不垮,打不败的。在这片战争摧毁的废墟上还原了那个繁华的河街、那个断壁残垣的古城墙。让世人看到那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常德城依然美丽!

    无论湘西儿女走到哪里

    热腾腾的钵子菜、浓香滑口的米粉、妈妈用时间腌制的辣味都是挥之不去,驻留心间的味道……那是回家的味道。

    无论湘西儿女走到哪里

    一如名字美丽的柳叶湖、穿紫河、瑰丽神奇的天门山、遇仙的桃花源……他们都是记忆中回家的方向。


       

                        凤凰的水

    “到十五岁以后,我的生活同一条辰河无从离开,……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我文字中的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的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是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沈从文《湘西散记》)

    凤凰原名为“镇筸”

    “湘”味    “湘”情     “湘”恋

    提起凤凰,一定绕不过生于斯、长于斯曾称自己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的沈从文。

    从常德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吉首,需要大约4个小时。

    去湘西还有另一层原因是唱歌很好听的土家族小伙小田的家乡就在这里。小田是一行人共同好友。

    在去吉首的路上,就接到小田的电话,不断地在询问我们的行程。还没到了吉首,小田已提前到高速路口迎接我们。盛情招待我们品尝了当地美食。接着为我们细致规划并亲自做导游去凤凰古城。

    小田一路跟我们讲解着沿路的风景,云雾始终缭绕在山间,四处氤氲朦胧,越想看清却无法看清。就在这时,小田说,你们向前看,准备好手机、照相机,世界上最美的大桥就要出现了。

    我们下了车,抬头向空中望去,大桥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感觉无端端有座桥在空中,我们不断地发出惊叹、感叹,赞叹之声。站在彩虹上看风景的苗疆天路,矮寨奇观的大桥被誉为“世界峡谷跨径最大钢桁梁悬索桥”一桥飞天堑。桥下有德夯古村落。大桥连接了湖南湘西和重庆。旁边100公里就是张家界。50公里左右就是凤凰古城。

    “湘”味    “湘”情     “湘”恋

    小田指着空中的桥云淡风轻地说:“一会我们将在云中穿过这座桥。”往上看了看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若隐若现的小车犹如悬挂在云中,倒吸一口气,不会吧!但通往凤凰的路,现在只能走这条路。刚才觉得美轮美奂的大桥此时闭口不言,哑然失色。默默坐进车里,忐忑抓紧车中把手。还好云雾笼罩,往下看去不至于眩晕。顺利通过矮寨大桥。

    到达凤凰古城已是七八点了,小田原来安排到苗寨看歌舞,因去凤凰的车过于拥堵只能遗憾放弃。在古城中找停车位浪费了将近两个小时。还好细心的小田早已安排妥当了住的地方,当到了靠江边的民宿,一扫刚才兜兜转转找车位的懊恼。

    夜晚下,沱江边的凤凰城流光溢彩、人声鼎沸、冬日的江水并不喧哗。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城?青石板的小巷两边充斥各种商家,酒吧街上的店家不时传来轰炸般的音乐伴着年轻狂放的叫喊声,那个吊脚楼的小城似乎已不会再唱那首喑哑古老的歌谣。似曾相识的场景在哪见过?在丽江?在乌镇?在逢简水乡?……

    当夜里能清晰地听到沱江的水声,一天才真的安歇下来。

    心里一直惦念,到凤凰一定去沱江边上的沈从文墓地凭吊。

    第二天一大早,在沱江哗哗的流水声中醒来。

    昨夜沸腾的古城,在清晨薄雾细雨的笼罩下淡淡地显出她水墨画般淡雅模样:门前的青石板路、江边缓缓转动的水车、江上的风雨桥、水中的吊脚楼、山上人家、徽式灰白马头翘角房屋,在这个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早晨都和书上描绘的凤凰重逢了,些许欣喜。沿着江边,顺着路牌,开始寻找沈从文的墓地。

    呼出的气感觉都会遇冷凝冰。

    “湘”味    “湘”情     “湘”恋 “湘”味    “湘”情     “湘”恋

    青石板路、桥边扶手都结了冰凌。从虹桥弯到小巷,观光的人越来越少。拐出小巷,又到了江边,经向店家打听,说继续向前就到了听涛公园,沈从文的墓地就在听涛山上。拾级而上到了墓地,这里没有一个游人。先生的墓地只是在其骨灰上的平地立了一块墓碑,不注意还不易发现。我站立在墓碑前深深地鞠了三躬。是先生笔下奇异的湘西风貌引领来到凤凰,是先生淡名如水的性格引领来到凤凰,是先生“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那句话引领来到凤凰。这一刻,似乎能触摸到真正的凤凰。墓前穿城而过的沱江在先生日夜的凝望中,诉说着凤凰古老而神秘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先生那句“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是不是也是对凤凰更好的解读。

    先生自幼便陶醉在对于水的联想之中:“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因屈原的《九章》《九歌》憧憬湘楚大地

    因先生来到凤凰。

    因水了解了先生淡名如水的性格

    因水明白了先生文字为什么散发出如水般的清澈。明白了先生的骨灰为什么一半埋在凤凰的土地里,一半洒进了凤凰的河流。

    “湘”味    “湘”情     “湘”恋

    在回去的路上,看到江边有一家小清新的民宿,在房门口用毛笔摘写了一段先生在《边城》

    的最后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生活处处充满了遗憾、惋惜、无奈,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先生饱含深情地热爱的这方水土,想再次重返。

                          苗人的鼓

    苗人的“鼓”,刚听到,也许你以为在说“放蛊”的“蛊”。

    大多数聊到湘西苗人,一定会聊到放蛊、赶尸、辰州符这三大湘西古谜。但见到苗王,觉得认识湘西,应先了解“鼓”。苗鼓载着苗人的精神家园。

    离开凤凰,小田安排我们去保靖。

    在去保靖的路上,冷风、冷雨中略略观览了南长城、石头寨。

    “湘”味    “湘”情     “湘”恋

    由于快到中午的原因,看到公路边一位苗族阿婆正好在盛用大铁锅做的柴火饭,锅中蒸汽散发着扑面而来的米香,惹得饥肠辘辘,大家不约而同走到铁锅旁,看到铁锅上焦黄的锅巴,忍不住问阿婆可不可以给我们点烤的锅巴吃?寒风中阿婆手冻的有点僵,点着头,把喷香的锅巴铲好热情地送给我们。“雨中送锅巴”,感动吃到苗族阿婆这么纯正香甜的锅巴。

    知道保靖这个地方,还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散记》。

    游湘西,先生的《湘西散记》就是我的地图。先生在保靖报馆做校对时,接触到了新思想、新文化。也就是从这里去了北京。开始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到达保靖,在小田土家族朋友盛情的招待中,我们有幸认识了当地苗王。

    苗王身材魁梧,细长眼睛,圆脸。

    席间苗王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苗家远古时对人身体的认识和自然都有着神秘的联系。如五行对应人的五官、一周七天对应人的七窍、一年十二个月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络、一年365天对应人体365块骨头……”。

    苗王应大家强烈要求唱了一首苗歌。

    苗歌是用苗语唱的。沉郁、激昂、低沉、铿锵有力。苗王唱时不时会展开手脚舞起苗拳,并伴有低吼雄浑的声音,苗拳附有特殊的手势隐秘而不外放并富有深意。

    苗王说,苗人热爱打鼓。

    苗鼓是苗家人供奉的圣物,是苗族部落的象征,“我们苗人认为,祖先死后,他们的灵魂安睡在苗鼓里,因而,敬鼓就是祭祀祖先,击鼓则能唤醒祖先沉睡的灵魂,保佑子孙安宁。这是我们苗人爱打鼓的一个原因。”

    苗族祖先乃是上古时期的蚩尤,他们原本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蚩尤战败后,其族人便慢慢向西南方向迁移,并最终居住在了现在的地方。

    苗族从黄河到西南群山大迁徙的路上,什么东西都丢上,但却仍保留着一面鼓。

    “湘”味    “湘”情     “湘”恋

    苗族的历史,与战争紧密相关;苗族的文化,与迁徙息息相连。明清以来,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苗族历经62起镇苗战争和五次大迁徙。因此,苗人均住在人迹罕至偏僻山岭。

    “苗人有文字吗?”

    苗王说:“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于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用苗族古歌口口相传,让子孙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这支经历5000年逆境中的民族,零散的生存在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就是因为这个民族不忘根本,苗族属性就是坚强和忧伤。怪不得苗王唱的类同史诗般的苗古歌听起来会有一种沉郁、忧伤但又不失铿锵的味道。

    苗人的这面鼓,在逃避战争中、在次次迁徙中,在人迹罕至偏僻山岭中,当它擂起时,阵阵鼓声隔山隔水苗人都能听到召唤,那是来自祖先的召唤、那是来自灵魂的召唤、那是来自精神家园的召唤。

    那面唤醒祖先灵魂的鼓,在不断迁徙中让苗人看到希望,有了回家的方向。而那些战死在他乡的上古蚩尤的子民又如何回到自己的家乡,这就便有了湘西“赶尸”的传说。

    它依然跟苗族的祖先蚩尤有关。相传蚩尤率兵与黄帝部落对阵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战争结束之后,蚩尤为了让自己的子民能够埋葬在家乡,就下令让军师施法,祷告神灵,暂时招回了这些人的魂魄。魂魄归体之后,尸体全部站了起来,在军师的带领下排成一排,规规矩矩的走回家乡。

    尘归尘,土归土。中国人是一个极为讲究落叶归根的民族,人死后应该魂归故里。

    当神秘的赶尸传说添上了回家的色彩,没有那么恐怖,反而有了无奈、唏嘘、悲凉的感觉。

    “湘”味    “湘”情     “湘”恋

    苗王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苗人,听苗王讲关于苗歌、苗拳、苗药、苗鼓,语气里都是自豪和骄傲。这个苗人的后裔,血液里流淌着一面“鼓”。它时时在敲响……

                           

                          酉水的酒

      离开保靖,小田给我们一个自由的选择:一是沿酉水去里耶古城;一是去参观酒鬼厂(估计小田心想这车上坐着俩无酒不欢的老“酒鬼”才给的这个选项吧!)说这两个地方相隔比较远。出乎意料俩老“酒鬼”竟选了去里耶古镇。

    酉水,同样在我的地图《湘西散记》里知道的。

    先生写到“白河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

    “酉水是传说中古代藏书洞穴所在地,多的是高大宏敞,充满神秘的洞穴……”

    早上依然在湿冷雾雨濛濛的天气中出发。

    酉河两岸,高峰耸立,奇异雄伟。酉河的水有点泛绿的感觉。酉水河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沿岸都是土家族人的聚居地,是土家族发源的摇篮。

    小田说:“这一带建了水电站,原来 这边经常有来往的船只,我还当过纤夫呢!”看到葱绿的高山上镶嵌的人家,山下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又有薄雾缭绕山间……又与先生的文字相遇:“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

    “湘”味    “湘”情     “湘”恋

    驱车来到里耶古城遗址。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古井造型的大门。

    里耶古城遗址,位于酉水河西岸。

    里耶古城遗址中出土的三万多枚秦简,其历史价值与西安兵马俑相提并论,享有“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之美誉。

    里耶古城遗址虽没有西安秦兵马俑的壮观,但也是武陵山腹地迄今发现最为震撼的秦遗址。

    里耶古镇,离里耶古城遗址不是太远,我们一路步行。

    初到古镇真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小镇上依然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的商铺,有买酱油的铺子、有卖布的铺子、有买药的铺子……走在宛如迷宫的石板街巷,穿越时光,仿佛依稀可见曾经古镇街上熙熙攘攘、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这些商铺大多是木质结构,门窗上祥禽瑞兽花纹的设计雕刻工艺都很精美。抚摸这岁月洗礼的门窗,心中涌起敬意和赞叹。

    “湘”味    “湘”情     “湘”恋 “湘”味    “湘”情     “湘”恋

    从里耶古镇出来,已经下午三四点了。

    小田告知我们返回吉首。晚上会给俩“酒鬼”一个惊喜!

    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再次回到吉首已是夜幕降临。

    晚上俩“酒鬼”真的遇到“酒鬼”了!确实是个惊喜。抱撼没去成酒鬼厂,却喝上了“酒鬼”。

    原来正好赶上湘西商会的年会。

    在小田的介绍下认识了酒鬼厂的龙总。

    龙总是一位精干秀美的苗族女企业家。

    脖颈、手腕佩戴着苗族人钟爱的银饰十分美丽。

    龙总举起装满酒鬼酒的酒杯深情地念了一首沈从文写给夫人张兆和的情诗敬大家: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首诗让这酒和先生有了联系。龙总又讲到:先生追到夫人也和酒有关,张兆和用电报告知先生,爸爸同意了这门亲事:“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我们湘西民间习俗,无不与酒有关:嫁女有“陈女酒”,接亲有“拦门酒”,收获有“尝新酒”,插秧有“开秧门酒”,小孩满月有“祝弥酒”,七月半有“祭祖酒”,竖新屋有“上梁酒”,还有“打围酒”、“庆功酒”、“拜把酒”等,逢年过节,接亲嫁女,家家户户自己酿酒。远客光临,捧上一碗酒,兆示着吉祥的降临。”说起酒来龙总话匣打开,对酒鬼酒的浓浓的家乡情结无不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

    “湘”味    “湘”情     “湘”恋

    龙总接着款款深情说道:“你看这‘酉’河水的‘酉’字,因为水,才有了酒,才有了独特的馥郁香型的酒鬼酒。”

    湘西自古素有“醉乡”之称。无酒不飞歌,无酒不起乐,无酒不摆舞,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

    情绪被龙总对酒鬼酒这浓烈的情感点燃,端起酒杯喝了一杯,不知是龙总的话里有了先生跟酒的渊源起了作用,还是湘西人对酒日常的热爱感染到自己,对酒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感,竟喝出了醇厚柔顺怡口的感觉!

    喝完酒又被眼前的酒瓶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到。一块麻袋布粗针大线缝成口袋,用金色麻绳系住,一点都没有酒瓶子的样儿!这个设计原来是“鬼才”画家黄永玉老先生创意。“酒鬼”二字亦是老先生手书。酒鬼”外包装盒侧面装饰的是黄永玉的国画酒鬼图,画的是酒鬼背着“酒鬼”在醉行,盒的一侧题着黄永玉的8个草体字:“不可不醉,不可太醉。”图中还有黄永玉撰写并手书的短句:“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赘,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这3个描绘“酒鬼”的短句就是一首极具韵味的诗,写“酒鬼”可谓形神兼备,后来成为“酒鬼”电视广告语而广为人知。

    “湘”味    “湘”情     “湘”恋 “湘”味    “湘”情     “湘”恋

    老先生亦是凤凰人。

    不知那一壶麻袋酒装满了黄老先生多少乡恋?

    不知那“醉鬼”二字饱蘸了黄老先生多少乡情?

    不知那“不可不醉,不可太醉”黄老先生吟哦着多浓的乡音

    不知那老翁喝了多少的酒,醉行在梦回故乡的路上

    这馥郁的酒鬼酒酒啊,醉了湘西。

    回家的路到底有多长?

    这“湘”味有多绵长

    这“湘”情有多厚重

    这“湘”恋有多执着

    这“湘”酒有多醉人

    这“湘”音有多浓重

    这“湘”里“湘”亲有多淳朴

    那回家的路再长,兜兜转转、千山万水

    都踏向回家的路。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兮未敢言。

               

                                 

                                              写于2019年2月28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湘”味    “湘”情     “湘”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oq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