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有着重度抑郁,外在的表现却是非常独立、能力、开朗,甚至是幽默的,在咨询中也总说自己挺好的,并且经常中断咨询,这是来访在用这种轻燥狂式的方式进行防御,来抵御内心的痛苦。
而对于不断地中断咨询,又不断再回来咨询的来访,来访在跟同一个咨询师的关系中不断的“进进出出”,对于咨询师来说,已经是对来访的一种涵容。
而来访跟来访不断中断又链接的这种关系模式,也展示出了来访跟客体关系的模式,咨询师可以通过咨询关系,更好地去理解来访的行为,并尝试着把来访引导到咨询师的框架当中。
在咨询当中,跟来访第一次接触时,来访所说的第一句话,或是跟来访接触的第一个场景,在动力学上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来访的现下状态。
来访有时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症状,来访自己讲述的症状是自己对认知,而咨询师要做的是在了解这些信息时,对来访讲述的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评估。
在给来访梳理的过程当中,咨询师要结合来访的表述和早年的经历,找到来访之所以会出现当下症状的原因,把当下的症状和过去的经历进行链接。
找到症状的原因才能帮助来访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帮助来访了解自己,然后才能进一步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对新手咨询师来说,“不胜任感”可能会一直存在于咨询当中,但这并不代表新手咨询师对于来访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这种“不胜任感”一部分的原因可能在于新的咨询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来自于来访的控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