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接到一条某招聘app发来的消息,提示我说,有一家公司对我的简历很感兴趣,希望可以深入沟通一下。由于有几年没有主动更新自己的在线简历了,所以就当做广告plus没有理会。
第二天这个招聘APP又发来一条消息,我有点怒了,怎么能反复骚扰用户呢?!于是我就打开这个APP准备删除里面的相关信息并卸载之。
登录以后才发现这条信息是真实企业方面发过来的,于是出于礼貌我回复了一条并附上我的微信号码,这样就可以及时联络了。
原来是一家做移动医疗的企业,通过招聘网站看到了我的简历,认为我的经历和能力比较适合他们一个高管的岗位,问我是否有兴趣面谈一下?
我当时是处于一种离职状态,如果企业情况和职位满意的话,可以考虑,于是我就跟企业方面约定了拜访时间。
不管成与不成,必要的功课还是要做的,于是我就利用晚上时间把对方官网、项目、产品,以及所在行业等情况了解了一番。
由于我以前参与过两个移动医疗方面的项目,所以对于这方面的企业和产品都比较感兴趣,所以职业病发作了,根据对方的产品和现状洋洋洒洒写了很多,第二天打印出来就坐车过去了。
很不巧他们老板临时有事外出,接待我的是一位女士,估计是老板助理的角色,同时还负责人事和外联,通过交谈显得很是精明能干。
开始大家谈得很投机,对于她介绍的公司以及战略远景,我还是比较认可的,也觉得这个项目有前途。后来说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我的职业病犯了,很不客气地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
这时候女士感觉有点尴尬了,虽然没有到翻脸的地步但是已经有点不痛快了,就开始不客气地反驳我的建议。虽然我的建议没有经过实际验证,但毕竟是经过我深入思考过的,道理上面可以讲通,同时解决方案也比他们原来的办法更有创意,所以女士只能抓住一个语病,引到她熟悉的品牌管理方面来反驳我的意见。
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否则也不会这么迫切地招募相关人才了。但当时我的说法的确有点过,以至于让这位女士感觉到自己的项目问题多多,她当然不会高兴谈话会是这样的结果。
虽然后半段聊的不是很愉快,毕竟我是认真研究了这个项目,最后我还是留下了一份建议稿给他们,当时我就想,不论这个事情的最终结局如何,大家难得有缘相识,一起坐下来聊聊项目,我都觉得挺好的。
事后复盘,我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典型的违背了“舍比咨询定律”,所以列在下面,仅供大家在工作中注意。
1.不管对方怎么看待自己的公司或项目或产品,肯定是有问题需要解决的;
2.不管对方对问题的原因倾向于哪里,核心永远是人的问题;
3.指出对方问题的时候,永远不要超过10%,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数字,除非你能够偷偷地进行不被发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