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七章自体的发展

第十七章自体的发展

作者: 心喜欢生0003 | 来源:发表于2021-08-30 04:26 被阅读0次

    自体心理学是一个有关发展的系统理论,它把问题模式自体发展联系起来。

    根据这个理论可知,早期的看护者对于儿童的自体发展必不可少。因为这是被儿童作为自体的一部分去体验的,所以被称为自体客体功能。方法如下:

    镜像化——看护者可以适当地回应儿童的能力和内部状态的共情能力。

    理想化——看护者可以被儿童理想化的能力。

    自我、自体与自性:

    事实上自我更象是一项心理功能。目的是把本能需要与现实世界提供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或者说把现实中可以满足的物体转化成本能需要的满足。可比人体中肺的功能,现实世界中只有空气,而人体需要的是氧气,所以肺把空气储藏起来,然后选择了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的氧气分子,然后被肺里面的毛细血管吸收。

    个人的自我功能往往由两个步骤组成,一个是承载住本能能量的投注,另一个就是通过自我的功能向现实世界寻找满足。因为现实世界通常无法与本能欲望达到无缝接壤,所以自我需要先承载本能能量一段时间,然后再看看现实是否能满足的。这其中就形成一个能量簇,心理学称之为情结。这也就是为什么荣格把自我称为自我情结。

    自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的关注重点,以此有别于客体关系理论学家对客体的关注。科胡特认为广义上自体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核心,在空间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持久稳定的中心。而哈特曼认为自体是这个人自己。雅各布森则认为自体是一个人的全部,它作为一个主体区别于周围的客观世界。

    但奥托·康伯格则认为自体是自体表象的总和或全部。康伯格进一步说:自体,是起源于自我的内部结构,位于自我之中。总之,自体是自己能感知到的自身的一种存在,是持续的对自身存在的感受的一种体验。或者可以说,自体是对自身感受的了解程度和整合程度

    科胡特进一步说明自体是怎样发展的,科胡特认为,婴儿是没有自体的,但随着婴儿与重要客体之间的互动和反应,婴儿就开始有了自体,婴儿的自体来自人际关系,是婴儿与成人作为一种自体客体的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

    核心自体有两个主要成分,一是夸大性的自体一个通过与自体客体建立关系而建立自体客体通过赞许和反映这个夸大自体共情性地对儿童做出反应。另一个被理想化的双亲意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体客体允许和欣赏儿童对双亲的理想化作为共情的反应而来。

    自体作为自己心目中的自己,其实也是在意识的参与下形成的。意识是有限阈的,所以自体作为一种内聚性的结合,尽管其一生都是需要与自体客体的互动,但依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下形成的自体边界。作为一种主体是经过自我意识的感知而形成的,也是有自我的参与的。

    自性是荣格关注的领域,荣格在研究情结的过程中,发现心灵世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情结,除了个人无意识层面的情绪以外,还有集体无意识层面的情结,荣格把集体无意识层面的情结称为原型。这些情绪都不同程度聚集了心理能量。而自我情结往往是聚集最多的心理能量。这些心理能量以一个个的能量簇分散在心灵世界的各个地方,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心灵碎片,每一个心灵碎片就是一个子人格汇集一部分的心理能量。

    心灵世界是一个广阔的整体,但人们往往只受限于意识的有限范围内,因为人的整个心灵结构是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相对心灵整体就如地球相对整个宇宙。对意识的高度认同把人的心灵世界压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

    自性就是指我们的整个心灵整体,自性是“完整性”的象征。自性并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事物,而是一种心灵存在的状态,是整体心灵的中心。相对而言,自我是意识的中心自性一种完整的状态,达到这种状态就会形成一个更开阔、更成熟的个性

    自性是一种比较难以描述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自性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一种感觉,有如佛陀实证了开悟是一种心灵状态一样,是很难用理性的文字描述清楚的,甚至每一个人接触到的自性的部分都不尽相同。

    一、自体心理学的基础

    这个理论的中心是儿童的自体发展是由看护者的共情能力决定的

    自体客体:即父母或其他看护者会允许自己被儿童用来管理他们的自尊和情绪状态。

    二、将问题和模式与自体发展的影响联系起来

    在一个人试图理解有关自尊的问题时,将之与自体发展联系起来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用发展的眼光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因无法与他人共情或者极度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

    自尊调节

    1、低自尊

    自体心理学可以很有效地解释低自尊。一个成年人的早期看护者如果不能认可他的能力(镜像化),将会导致这名成年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且难以拥有良好的自体感。

    2、过度膨胀但是脆弱的自尊

    尽管他们可能会展示出过得自信或高傲,但当他们的自尊受到威胁时,他们会很快地感到焦虑、愤怒甚至精神被压垮。

    3、共情和嫉妒的问题

    无法正常构建健康自体感的儿童,可能会长成一个没有能力共情且总是嫉妒他人的人。当他们长成成年人时,他们经常会全神贯注地保护自己脆弱的自体,而无法理解他人的需要、经历和观点。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不过好在进行突破了

    三、用自体发展的思路引导治疗 

    将问题、模式与自体发展联系起来,意味着治疗师的治疗策略应该帮助来发展更健康的自体感。在自体心理学中,心理咨询关系本身能够弥补这种缺失。来访者将期望治疗师提供自体客体功能来帮助他们加固、重建自体感,或者使他们的自体感变得有生气。

    最重要的是,这些病人通过治疗师来满足他们发展过程中理想化的需要,并且获得对他们个人经历、理想状态和夸大的自体的肯定。他们想要也需要将治疗师感受为完全充满活力的、与众不同的和完美的。用自体心理学的方式去考虑,这种理想化并不会被视为阻抗,而是作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来帮助来访者支撑起他们不坚定的自体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七章自体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zh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