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9 栗子晨间阅读#
村民们雨天早上好!今早看《文学回忆录》的中世纪欧洲文学,文学修养较弱,权当知识科普。其中看到一个诗人觉得有意思,维庸,法国诗人。职业强盗,常被捕。最后被判绞刑,又改为流放,行刑前神秘逃脱。
他被称为法国中世纪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与死神同行的时代异类”。作为一个诗人,维庸的一生要算是奇怪、罕见的了。他就像当时社会的一个怪胎,集许多矛盾的因素于一身。
他由养父母带大,受过高等教育,拿到文学学士,按照常理,他有能力选择一种符合那个时代规范的优雅生活,安安稳稳地享受人生的乐趣。
但他生活的时期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政局动荡不安,社会风气败坏,维庸结交了一帮狐朋狗友(也有可能是他内在的不安分因素),染上了恶习,酗酒闹事,打架偷盗,无恶不作。1445年他因命案逃离巴黎,次年遇赦,不久又因盗窃案再次逃亡,临行前写下了《遗言集》,以玩世不恭的口吻讥讽和嘲笑权贵僧侣。
“死亡”是他的核心主旋律,永远在跟死神打交道,每次都觉得死神逼近在眼前,总是又能逃脱。对他了解不多,但是觉得这个诗人很特别,似乎又在跟“死神”捉迷藏,但总是挑战“死神”的底线,却又总是能逃脱。
《绞刑犯之歌》
倾盆大雨涤荡浇淋,烈日之下干瘪乌黑。鸦鹊把眼睛啄成窟窿,胡须睫毛也荡然无存,鸟雀噱下,如同顶针。我们再也不得休憩,随着风儿,飘来荡去,听其摆布,南北西东。
他的作品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人在死亡面前是平等的,在死亡的天平上,富人和穷人,王侯贵族和平民百姓,都具有相同的重量。即使是罪孽深重,十恶不赦,在冥冥的彼岸世界,也同样得到上帝的怜悯。世人面对绞刑架下的尸体,大可不必再有蔑视和讽刺。
一个人可能是令人唾弃的罪犯和杀人犯,也有可能是伟大的诗人。发散式大脑联想:
《权力的游戏》里,布兰问他的父亲:“一个人如果害怕,他还能勇敢吗?” 回答是:“人在害怕时候的勇敢,才是真的勇敢。
一个爱文字爱诗的人,不管如何境遇里,都能做出诗篇。这个境遇不止是一个“好人”在逆境里的境遇,也有“坏人在作奸犯科”的境遇里。
我们倾向于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的简单认知,但这世界,很多时候又是怪异的。
关于他的信息不多,不知道是否有村民了解?关于这样的一个异类诗人,大家还会联想到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