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358301/8fe5f0d3e2cb76a9.jpg)
很意外接到赵同学的电话,说是要找几个同学一起吃饭。
自从98年高中毕业,中间只见过一次,也是二十年前了。这会儿回来约饭,难道是发达了?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给一起被约的几个同学打电话问询,都没有得到答案。
赵同学上学那会儿学习不太好,是中途从别的学校转过来的。属于坐在后排的那几个。不过有一点,他的字写得很漂亮。这一点过去了二十年大家都还记得。
不过,留在我记忆里的是另外一件事。
那时候,尽管学业也很紧张,但学校管理上没现在这么严。我们总能找到机会和方式去放松一下。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热的像蒸笼的宿舍里,充斥着汗臭味和臭脚丫子味道。赵同学不知从哪里弄来一辆三轮车,叫上我跟另外两个同学,四个人就出了校门。
三轮车是他从卖菜的阿姨借的,那时候学校食堂基本上不卖菜,都是学校老师的家属在家做了菜,拉到学校里卖。
四个人轮流骑着三轮车,半道上还捡了一大根木头,说是可以抱着在河里游泳。原来赵同学是不会游泳的,其余我们三个都是七八岁就在村里坑里学会的。
从学校到最近的河也要二十分钟。午休只有两个小时,回来时我们只能拼命的骑。不过很幸运,外出游泳的事至今没有被学校老师发现。车子还回去了,大木头扔河里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女同学也开始频频举杯。同学情到什么时候都是最真最纯的。无论是腰缠万贯,还是身居高位,说起青春往事,都是大家嘴里的“阿猫阿狗”。就连当时先是爱得死活来,后又恨的牙痒痒的一对“冤家情侣”,这会儿说起来也是“他俩儿子,我一个女儿一个儿子”的云淡风轻。
说到几位同学的现状,有的在大城市安了家,有的定居国外,有的当了大学老师,有的当时上学就去了西藏,至今杳无音讯,只听说当了一个县的教育局领导,其中细节一概不知。
赵同学毕业那会儿,托关系进了一所煤炭中专,毕业后去了省里一所煤矿搞质监。媳妇儿是从老家带过去的,原来的职业是在县殡仪馆做化妆师。
不得不感叹:“曾经的朝夕相处,如今都已天各一方。曾经的寒窗苦读,也换成了今天的细碎日常。有的人成绩好,上了名校九八五,换了天地,改了命运,光宗耀祖。有的人成绩差,临了找了个民办大专、中专就读,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光阴慢度。”
不过,大家都是在过日子、度时光。他有他的机遇,你有你的奇迹。他为此曾付出了艰苦努力,你也在为了美好奋斗不息。
人,过的都是自己的日子。偶尔的交集,并不能影响你生命的轨迹。在属于你自己的轨道上前行,享受当下,奋斗未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绽放时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