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综艺咖影视综艺评论影视曲漫
《创新中国》:让AI致敬中国电视人

《创新中国》:让AI致敬中国电视人

作者: 广电视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17:12 被阅读41次

1月1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摄制,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集合了国内优秀的纪录片创作人员,打造而成的纪录片《创新中国》,在北京举行首映式暨“创新引领中国”媒体行动。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海、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裁岳川江、央视网副总经理魏星等领导与专家出席了此次首映仪式。

《创新中国》是世界首部全篇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该片关注最前沿的科学突破和最新潮的科技热点,聚焦信息技术、新型能源、中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与海洋探索等前沿领域,用鲜活的故事记录当下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

《创新中国》主创团队

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和定义来看,起初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人和社会的真实记录上,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从关注人转向关注人所生存的环境和人想获知的世界上。于是,一批有着鲜明特色的科学类纪录片应运而生。《沙漠奇观》(1953年)、《迁徙的鸟》(2001年)就是关于环境和动物类纪录片的杰出代表。此后关于人文的、自然的、生物的、天文物理的纪录片层出不穷,其核心的意义在于揭示科学原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创新中国》关注最前沿的科学信息,以讲故事的手法,生动地解读创新精神。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纪录片配音,是首次尝试。

做有温度的纪录片:

人工智能模拟逝去的声音  是创新尝试更是向中国电视人致敬

人们往往习惯于从综艺这种更具有设计感的节目中去解读制作方的理念和初心,却很少从纪录片的呈现里去探寻制作的情怀。因为纪录片的真实特性,将制作方定位为记录者,他们带给观众的印象多为客观、真实、理智、犀利等等。《创新中国》作为一部科技属性的纪录片似乎更难与温暖、温度产生关联,但其实不然,该片使用人工智能配音的尝试看起来是件颇具科技感的事,其内核则充满着温暖的情怀。

《创新中国》使用人工智能模拟的是已逝著名配音艺术家李易老师的声音。1986年李易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配音作品有《环游地球八十天》《克莱默夫妇》《刺杀肯尼迪》《约翰·克利斯朵夫》《肖申克的救赎》等影视剧,纪录片《再说长江》《大明宫》《美丽中国》《地球脉动》《迁徙的鸟》等。

解说配音作为电视语言元素的一种,同画面、字幕、同期声、音乐、音响等同时作用于观众的视听感觉。好的配音能渲染烘托气氛,提炼升华主题。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作为纪录片国声的李易老师义不容辞为频道“献声”。在CCTV-9播出的原创纪录片《滔滔小河》《再说长江》《魅力肯尼亚》《大明宫》等;引进纪录片《生命》《地球脉动》《人类星球》《鸟瞰地球》等;合拍纪录片《美丽中国》等都是由李易老师配音的。李易老师的声音成为纪录频道成立初期的标志性声音。直至2013年7月23日,李易老师罹患急性白血病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在为CCTV-9原创纪录片《发现肯尼亚》录制解说,而这也成为他生前最后一部大型纪录片解说作品。

在《创新中国》的发布会上,当模拟李易老师声音的人工智能配音响起,李瑞英、朱军、沙桐、邹悦等“央视名嘴”,都感到非常吃惊,也因此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畅想。

科技或许冰冷,纪录片追求真实,但它们并不是冷漠的,它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温暖和情怀,人工智能配音正是科学向艺术的致敬。《创新中国》是一部有温度的纪录片。

央视“名嘴”齐聚一堂


做有故事的纪录片:

以生活化、社会化视角普及、解读创新故事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口。这个关键性的变革时期必将载入人类史册,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度重点纪录片项目,也是2018年度的开年大片。六集共300分钟的纪录片以具体故事作为讲述的载体,片中既有中科院院士这种科技领军人物对科技发展的探寻,也有普通顺丰快递员学习无人机驾驶的故事,还有乐凯胶卷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利用核心技术转型的历程。

《创新中国》剧照 《创新中国》剧照

《创新中国》剧照

《创新中国》总导演史岩介绍影片整个制作团队有近百人,包含了60、70、80、90四代人,团队多为文科生。文科生理解理工学内容本身就很难,之后要用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表现出来更难,团队经过了一个非常痛苦的磨合过程,才最终拿出令人满意的作品。首映式上,史岩感慨到:“我们创作团队是抱着真诚和致敬这两个感觉,我们在向科学致敬,向创新精神致敬。在拍摄过程中,很多导演都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职业追求所倾注的精力和苛刻的自我要求,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向创新的精神致敬。

纪录频道副总监汪飞舟表示:纪录片对于过去和未来,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承担着一份独特的责任,纪录片对于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是有所影响的,但是它的责任还远不只如此,纪录片还必须帮助我们超越眼前工艺的需求,探索未来的方向,探索更美好的未来的可能性。

《创新中国》借助国家级媒体平台,集合最优质的媒体资源和创作人才,是一部以创新思维、创新内容记录当下中国的精品制作,让观众在精良的制作和“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中感受到中国在转型之路上奋起直追的坚毅和果敢,记录中国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逐步迈向“中国创造”的伟大转变,弘扬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探寻中国的创新之路。

出席嘉宾一起将“创新引领中国”点亮

CCTV-9作为国家级的专业纪录频道,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部部精彩的纪录片,也是中国向世界开启的一个窗口,让世界看中国。这次《创新中国》的播出,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的实力和发展,也展示了中国纪录片的创新努力。

相关文章

  • 《创新中国》:让AI致敬中国电视人

    1月1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摄制,央视纪录国...

  • 日久情深:AI与安防的双赢CP档

    5月25日,亿欧在北京举办“安防AI创新峰会”并发布“2018年中国安防AI创新企业30强”,榜单中既有海康威视、...

  • day8祈祷

    愿: 逝者安息 生者奋发 致敬英雄 致敬中国

  • 李开复:中国为什么能成为AI强国

    2月28日,创新工厂创始人李开复来到清华大学和年轻人分享他对于AI技术和中国的AI未来的看法,也作为他新书《AI·...

  • 致敬中国!

    今年清明, 每心沉痛, 齐心战冠, 令人汗颜, 向您致敬, 心难平静! 凉山救火, 心焚难说! 不畏大火, 心装祖...

  • 致敬,中国!

    2020年 是谁在守护你我 你是否记得 2020年,自己用过多少只口罩 你是否记得 每天戴了多少次口罩 从何时起 ...

  • 致敬,中国军人

    向中国军人致敬

  • 【今日AI】11月27日

    【1分钟AI】 1、平安与北大携手 AI进入宏观经济研究领域 2、中国将布局建设约20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包括大数...

  • 【中国功勋.袁爷爷】

    致敬#袁隆平爷爷# 深切缅怀袁爷爷 《中国功勋.袁爷爷》 中国...

  • 【中国功勋.袁爷爷】

    致敬#袁隆平爷爷# 深切缅怀袁爷爷 《中国功勋.袁爷爷》 中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新中国》:让AI致敬中国电视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ca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