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写了一封信给一个特别的人,那个人是谁?那个人是未来的我自己。
为什么会写下这封信?
《自控力》这本书教给我的一个方法,要和未来的自己做朋友。
当我读了《自控力》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常常把未来的自己当做是陌生人。
是因为最近读的一本书叫《自控力》。自控力这本书是研究为什么我们人常常会控制不了自己,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拖延。为什么我们在不该吃宵夜的时候,我们还是忍不住去吃了宵夜。
这本书中其实他提供了很多脑科学的依据来说明,但是在今天读到的第7章中,有一个令让我觉得特别开脑洞的一个答案。他说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满足于当下,及时享乐。是因为我们会把未来的自己想象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人,是一个陌生人。
你会为了一个陌生人的快乐,去牺牲自己的现在当下的快乐吗?答案是不会的嘛。
期待过未来某一刻的发生?
书中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通过脑成像研究,我们在考虑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时,竟然运用的是大脑中不同的区域。当我们想象着未来的快乐时,大脑中想象自己经历的区域竟然毫无反应,就像我们想象的是陌生人一样。
告诉我们,因为未来的自己,对现在而言就是一个陌生人,所以我们会选择即时满足。结论:大脑会把未来的自己当成别人,这种习惯对自控力影响极大。研究发现,当你想到未来的自己时,大脑中越是想不到自己,你就越可能对未来的自己说“去你的”,也就越可能对即时的满足感说“好”。
这就很好的说明了,自己为什么常常会有拖延症,总把事情放在明天做,现在是今天的刘锦,明天是明天的刘锦。
那我们可以能怎么办?
《自控力》这本书中同样也给了非常有意思的方法,去遇见未来的自己,和自己多熟悉熟悉啊。
怎么办?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啊。
利用这个机会想一想未来的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会如何看待自己现在作出的选择呢?向未来的自己描述一下自己现在将要做什么,有助于你实现长期目标。你也可以想象未来的自己回头看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会因为现在的自己做了什么而表示感激?心理学家说,即使你只是想一想要在这封电子邮件里写点什么,你就会觉得和未来的自己联系更紧了。
我写了,一开始我想要写给未来的什么时候?后来想到,是30岁。
30岁是曾经我很期待,但现在常常很恐惧的一个年龄。
未来没有奇迹会发生!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网友评论